都是知书 发表于 2015-2-9 17:15:52

我县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纪实

“三化”联动润新颜——我县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纪实  新年伊始,我县陆屋临港产业园喜迎“开门红”,总投资3.8亿元、预计年产值5亿元的百鸣管业制品项目正式投产。仅一个项目,就吸引了300多名附近农民工就业,正式成为临港产业园“园工”,致富奔小康的日子触手可及。
    作为衔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工业园,陆屋临港产业园的建设如同撬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一个支点。近年来,我县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同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日益清晰。
    产城一体,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
    撬动工业与城镇互动发展,需要一个支点。对灵山而言,这个支点就是以产业园区建设推动“产城”一体化。
    “产城”也就是产业城,在产业集聚的基础上,实现人口、园区、民生、文化等要素良性融合互动,还要建设形成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体系,实现产业化、城镇化同步发展。我县以园拓工,以工兴城,不断完善工业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推进。
    灵山工业区是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实行“一区多园”的开发管理模式,分为十里工业园、陆屋临港产业园和武利工业园。在推进园区建设过程中,该县实行园城互动、产城同步的发展战略,对园区城镇化项目实行全方位服务。
   “随着各类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工业园实际上就是一个城市新区。”在我县决策者的眼中,工业园区的建设过程也是城镇化进程。“以新区的标准打造园区,用园区的理念经营新区,使产业园区与城市开发互动,实现城市发展多赢。”县委书记廖应灿说。
   据了解,目前灵山工业区入园项目83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家。去年,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23亿元。而随着一批批项目建成投产,灵山工业园区吸引了大批农民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仅2014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02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1.22万人。
    服务均等,实现乡村面貌大变样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表现。
    那么,城镇美了,乡村怎么办?
    或许,从平山镇沙尤塘村的变化中可以找到答案。沙尤塘是一个水库移民新村,经过扶持建设,村民们住上了错落有致的欧式楼房,村里公共服务中心、球场、舞台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只要天气允许,每天晚上球场、舞台上,都有人打球、跳舞,还有文艺节目,很热闹。”村支书李善良介绍说。
    我县在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同时,也在推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社会管理向乡村延伸,力促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村民也能享受到像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条件。目前,该县建设了一批新农村,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56个,启动了36个生态乡村精品村、示范村建设。
    生态农业,撑起现代农业“主心骨”
    生态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但在灵山,打“生态牌”走农业发展新型道路,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推动了二、三产业发展,也为发展生态农业创造了条件。
    走进烟墩镇石瓯山千亩连片标准生态茶园种植区,虽然已进入深冬,但仍是绿浪滚滚,让人心旷神怡。该厂计划把茶叶发展成为旅游观光茶园,借助石瓯山内千亩水库、仙人湖景区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促使茶叶品牌提升和观光旅游双轨发展。
    目前,我县大力实施“特色农业产业提升工程”,利用龙头企业带头作用,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已形成了果品、林下养殖、中药材、有机农产品、蚕桑、畜牧等多个农业产业链条,建成现代特色农业加工企业生产基地31个,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39家,建成生态农业示范点485个,面积5.7万亩。2014年,我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25元,同比增长13%。来源:灵山政府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县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