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子 发表于 2015-7-18 03:07:25

百年古宅,文武双全—探访灵山县烟墩镇六加村大麓口梁氏古宅

本帖最后由 楚王子 于 2015-7-18 16:32 编辑

    始建于清光绪2年(1876年)灵山县烟墩镇六加村委会大麓口村梁氏古宅——参将第,已经历了140年风雨飘摇的历史,依然散发凝重的底蕴,它的主人梁天旈、字壮冠。在50岁那年(即清同治1864年)考中乡试文举人,同年其的六个儿子也分别考中文武举人(4人中武举人,2人中文举人),其中梁万里,字鹏程。系清末四品武官。最高作过玉林城防军事首领(相当现在军分区司令员)。父子七人同年中举,实属少见,在当时传为佳话。后来在光绪2年,梁氏父子在大簏口村择风水宝地建成这座大宅——参将第,大宅外有一个峨眉月形的人工池塘,风水寓意财源聚集,大宅的大门楼依然保持镬耳楼形状,显得非常庄重肃穆,一个宽阔的大天井(面积超过800平方米,能摆上120围酒席),连接这座大屋的前厅、中厅、主厅。古朴的青砖、斑驳的壁画、高大的石柱、厚重的屏风、精巧的瓷窗,还有嵌入墙体中的拴马桩……,构成这座百年古宅的独特韵味,住在这座古宅里的梁氏子孙,在保留耕读诗书、强身健体的祖训基础上,在不断地繁衍人口,让整个古宅充满兴旺发达的氛围,它昭示着梁氏子孙的永远是人丁兴旺、繁花似锦。
       如今梁氏子孙后人,大约超过300人,聚居在这座百年大宅里,形成固有的家族观念,传承优良的家风:和睦共处、尊老爱幼、温和谦让,这是生活在梁氏古宅的人们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所以家族里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无论那个家庭与哪个家庭或个人之间发生矛盾,由家族的最年长、威望高的老人们主持调解,然后大家围坐在大院里评判是谁对谁错,这种好习惯一直沿革下来,是梁氏古宅里的最高处事准则,所以无论发生什么大小事情,在大宅院墙里都能够顺利解决。基于这种优良的家风,生活在梁氏古宅的人们创建营造一个和谐的“小社会”环境,幸福详和、团结互爱,欢乐平安是梁氏古宅是真实的生活写照。


古典式的镬耳楼大门   
                                                          聚宝盆—池塘                                                                                                                                                                                              宽阔的大院斑驳的壁画   
高大的石柱
至今没有人能数得清楚有多少个角的石狮底座
古老、厚重的练功石依然是年轻人强身健体的好器材         优雅的屏风

精巧的花窗               
嵌入墙体中的拴马石一字排开


梁氏后人的休闲生活
梁氏族谱记载着家族辉煌的历史……

m109 发表于 2015-7-18 22:00:32

要收费某????去耍耍

灵灵仔 发表于 2015-7-18 19:00:43

这建筑保存得还不错

eiwa 发表于 2015-7-18 08:29:17

该好好维护了……

壹号ID 发表于 2015-7-18 14:16:17

要妥善保留原貌赞一个

000003 发表于 2015-7-18 17:11:30

历史的见证

心如红色 发表于 2015-7-19 14:39:49

顶一个。。。。。。

994894211@qq.co 发表于 2015-7-19 18:05:49

有空我回去看看

WEtrammels 发表于 2015-7-19 21:32:14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个套

997309493 发表于 2015-7-20 12:01:49

这是真的,这不是梦。欢迎大家前来参观 ^_^

我有我的小情绪 发表于 2015-7-20 13:54:18

不要钱,免费开放

小浪狗 发表于 2015-7-20 16:34:59

我老家新圩渌水村谭氏祖屋也有镬耳楼, 有几个呢。。跟大卢村那些一些。。楼主有空去看看。:lol

觉爱就珍惜 发表于 2015-7-21 19:25:57

请问在哪里发帖啊?

空虚 发表于 2015-7-23 02:40:44

家和万事兴!

scorpiowu 发表于 2016-7-3 11:50:45

这么多官,怎么人丁这么少?
还是有点搬出去了?
另外,现在他们的后人怎么样?出了多少达官贵人?

幽谷人生 发表于 2018-9-12 15:55:21

梁氏族我为你加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百年古宅,文武双全—探访灵山县烟墩镇六加村大麓口梁氏古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