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观天下 发表于 2016-7-27 19:57:45

烟墩镇发展旅游业促经济发展

烟墩镇发展旅游业促经济发展“每天都会有上百游客到这里,烟霞山的开发更是吸引了大批的摄影爱好者,冲着这个机遇,我放弃城里的工作回家种起生态果园。”烟霞山下,看着长势良好连片皇帝柑,钦州市灵山县烟墩镇长麓村的黄增权用俭朴的语言道出了回乡创业的初衷。  烟墩镇位于灵山县西北部,总面积142平方公里,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连绵十多公里的丹霞地貌、该县唯一的民族村邓塘村,烟墩大鼓作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响便壮乡大地。如今该镇正在积极打造广西生态旅游名镇,投资6.3亿元的丹霞风景区目前一期工程已初现雏形,总投资近2亿元的古榕小区现场火热施工,拥有广西最大桂青茶基地的石欧山景区正在进行道路硬化工作。一时间,烟墩镇兴盛的旅游业正如一条有力的杠杆,在有形或无形的撬动该镇各行业发展的“兴奋点”,这个昔日的偏远小镇,正日益成为灵山县旅游发展的重点镇。特色农业种养“悄然升温”  “到九、十月份的时候游客就可以到我百香果园里赔偿百香果了。” 在古榕村种植大户黄世为的百香果基地,100多亩百香果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在忙着给果苗上架。  黄世为是烟墩镇古榕村人,他看好烟墩发展的前景,成了烟墩镇把生态农业推向旅游发展的尝试者。烟霞山风景区动工建设后,他就萌动了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的想法。想到就马上行动,他多次向南宁种植观光农业的老板了解种植观光农业的品种、技术等,最后直奔南宁进行实地参观,当面了解种植投入、产出、效益等。回来后,经过反复物色,最终,他把最大的基地定在了离烟霞山风景区较近的莲塘村境内。  “自去年以来,烟霞山风景区的发展,政府对烟墩大鼓保护和传承力度不断加强,这些,都在改变人们传统的的意识和想法。除了黄世为以外,烟墩镇其他人都充分发挥‘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觉悟,早就悄悄的在长麓、莲塘、邓塘、二级路边把土地、山岭连片的承包下来了,专门用来发展特色休闲旅游观光种养殖业的。”镇党委书记黄春柳介绍到。  截至目前,特色种养在烟墩得到蓬勃发展,全镇茶叶面积发展到了4000多亩,新种植砂糖橘、百香果、皇帝柑、苗圃园等果近600亩。规模养殖生鸡、肉猪、蛇、鸽子有40多家,极大的改变了传统农业的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打开了一条通道。  集镇商铺成为“抢手馍馍”  整齐规划的商铺,宽敞的街道,如流水般的行人,经营餐饮的、超市的、钢材五金店的、电器的、娱乐场所等,应有尽有,身处其中就如是在一个小县城。新城区的开发投入使用,进一步繁荣了烟墩镇商贸经济行业的发展。  “烟墩新城区模型刚建出来时,我就‘近水楼台先得月’预定15间铺面。”烟墩镇本地老板张二笑呵呵指着他家二十多个超市门面说道。  现在的烟墩,集镇正在进行公租房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街道正在进一步的绿化、亮化、美化;“一江两岸”的施工建成,将为烟墩镇人民茶余饭后放松休闲有一个好的去处做准备;而古榕小区的开发,得到消息的本地外地老板早已等不住,不时的打听项目进展情况,急欲“先下手为强”;80亩的烟墩物流城,现在正在规划阶段,永东物流、友谊物流的老板们等正在焦急等待建成之日。  近两年来,烟墩镇城镇从新城区的开发投入使用开始,得到了飞跃的发展,集镇面积、面貌、形象、品味完全得到了一个新的扩大、提升。当前,在今年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的同时,集镇的商铺更是成为人人抢手的“馍馍”,个个“虎视眈眈”而望之。  传统竹编由“外销”转回“内嫁”  竹编,是烟墩的代名词。从八九十年代时候起,烟墩镇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编织之乡。一个个实用的、形色各异的、功能用处各不相同的手工艺品为当地的人们带来了丰富的收入,三联村当年的富甲一方就是竹编的力量。随着竹编产品的发展,传统的竹编产品被加工、改造、喷漆、上色、装模等,备受外商的喜爱,从此,烟墩的竹编由当地家用转向“外嫁”,以每年数以亿计的数量,从太平洋的此岸到大西洋的彼岸,烟墩人们的荷包更加鼓了。  近两年来,烟墩的竹编除了“外嫁”,还开通了内销渠道,这主要得益于旅游的发展让烟墩名声在外,在加上电子商务的兴起和繁荣,烟墩镇的竹编产品开始也走上了时代最前端,在淘宝网上初见其“靓影”,全国不同地区的人们初步揭开了它的面纱。  “我14年开始在网上销售竹编工艺品,到现在为止大概卖出了上万个了,广东、江浙一带的人都很喜欢。”烟墩申通店的老板一脸自豪的说道。  “在烟墩镇,除了申通店是将我们竹编产品往国内销售外,还要长麓的黄七哥,三联的檀五哥都是专门收购农村里的竹编产品,然后再通过物流销到全国各地去的。”烟墩镇商会会长零永东介绍到。  以前,烟墩的竹编一直过着“漂洋过海”的生活,如今,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烟墩竹编产品已经慢慢打开了国内的市场,特别是作为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内嫁”已经初步实现。(李铨晶 蓝玉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烟墩镇发展旅游业促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