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知书 发表于 2016-8-4 10:26:27

灵山变大了、变美了,连获三轮“自治区文明县城”称号,

      每每华灯初上,灵山县的体育馆、江滨公园、人民广场、六峰山就格外热闹,数以千计的人们来到这里健身、休闲、娱乐。夜晚,徜徉在灯火通明的灵山街头,霓虹缤纷多彩、花灯璀璨绚丽,又让人沉醉于小城的安静宁谧。
      近年来,灵山县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城市,始终坚持把文明创建作为一项实事工程来抓,坚持以创建为民生、创建求发展、创建促和谐,有效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赶超跨越发展。2004、2010、2014年灵山连续三轮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授予自治区第四、五、六轮“省级文明县城”称号。文明的成果,凝结着灵山人民多年持之以恒创建文明城市的心血和智慧。如今,灵山县又站在新的起点上,以更高标准来争创自治区第七轮文明县城。
       围绕“生态灵山”的战略目标,灵山县把创建全国文明县城作为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塑造城市良好形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精细化管理,文明城市创建步履铿锵,县城面貌日新月异,处处透射出生态、活力、和谐的现代文明气息。如今,文明城市创建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一座文明新城正在跃起。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创建品位
       浓阴满地,鲜花怒放,7月的荔乡比以往更显清新秀美:六峰山下,清清的鸣珂江宛如玉带绕城;两岸商业区,具有浓郁荔乡风情的建筑物熠熠生辉。山青、水绿、城美,今日灵山,就像一座环境优美的公园。
       变大了、变美了、变整洁有序了,是灵山县城给人的感觉。城如人,贵在有股精气神,而城市环境面貌是这股精气神的外在表现。“灵山县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但不管有多困难,我们都保障并逐年加大创城的投入。”灵山县委书记莫东培介绍说。
      在十里工业园内,今年威龙产业园配套了35千伏的电力,建设了8栋12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已有广西三礼电子有限公司等七家明星企业抢先签约驻进园区发展,园区还配套了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员工宿舍楼、饭堂等。目前正在建设综合市场、公交站点,并协调开通公交专线,建成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产业园区。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灵山县累计完成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12.3亿元。灵山工业区十里工业园、武利工业园、陆屋临港产业园实现入园项目87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67亿元,着力打造自治区级“产城互动示范园区”。
       事实上,自2011年以来,灵山县紧扣“打造岭南特色、山灵水秀、宜居宜商桂东南新兴商贸城市”的发展定位,强力推进中心城市建设,不断完善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及主干道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先后实施荔香大道、六峰西路、香山路等城市主干道和茂源·地王国际、锦绣·时代广场等城镇化重点市政工程项目建设,新增城区道路10多公里以及10多个投资大、档次高的商住小区,直接增加城市人口超2.5万人。 筑起金巢穴,引得凤凰来。据已进驻灵山三科电商创业园近一年的香下人农业电商创始人马凯介绍,正是由于灵山展示出优越的投资环境,才不远千里来灵创业。三科电商创业园从2015年建成并启用,已吸引入驻电商企业达40余家,灵山电商行业顿时雀跃。
       “提升城市的品位,不仅在于完善市政公共设施服务,还要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程度和百姓的生活品质,让大家生活在一个干净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的环境中。”县长刘钦一语道出了文明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创新管理,保持创建生机活力
       2014年,三轮车多、杂、乱现象,成为灵山创建文明县城整改事项的重要工作。在整治前,灵山三轮车达5300多辆。由于旧城老街道居多,在带给群众出行方便的同时,随意乱窜乱停的三轮车也带来了安全隐患、交通堵塞等问题。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从2014年7月开始,灵山从摸底、调研、征求意见、宣传发动和上路执法,从政法、宣传、公安、交通、住建、工商等十多个单位抽调110多人组成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通力合作、积极协调,在限行的路段设立执勤点并发放宣传单,专门负责宣传政策和劝导三轮车不要行驶进入限行区域。截止目前,共查扣、没收、销毁了非法营运机动三轮车1699辆。
      “十五分钟一班公车经过,路线贯彻整个县城及周边,以前还担心三轮车被禁出行受阻,灵山新引进的公交系统让我们觉得很方便。”正在六峰山门口公交车站点候车的刘大妈表示。为了解决群众出行问题,灵山县引进了新的公交企业,开通13条公交线路,新增94个站点和60辆公交车,现在公交车数量达到了101辆,满足了市民出行的需求。
      “在收到县文明委下发的整改通知后,我们迅速在景点大门和景区内设置了文明旅游宣传标语和文明旅游公约。”以问题为导向完成创建整改,灵山县根据去年10月份自治区文明县城测评组复评后反馈的存在问题,划定时间节点,责令相关责任单位落实整改,实现了软硬件条件的同步提升。
下着暴雨的早上,交警冒雨在各繁华路口指挥人车交织穿行;各大超市的大型LED屏幕上滚动着建设生态县城的公益广告;在遇斑马线处,出租车司机遇到行人主动停车让行……城市的管理者和市民都在恪守着每一处文明。
      提升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服务文明水平、发布诚信“红黑名单”、试点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镇运县处理”方式……灵山在文明创建的过程中种种管理创新举措,都让城市的管理水平在提升,为灵山争创第七轮自治区文明县城保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生机。
       塑造创建文明形象
       礼让出行、主动让座、自觉排队,道德讲堂、志愿服务……近年来,灵山县围绕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目标,不断丰富文明城市的色彩与内涵,以生动的载体吸引着全民共同参与文明创建,带动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打造永嘉文明“最硬”的软实力。
       三海街道办退休干部邓乃清20年如一日无私奉献做好事,荣登“中国好人”榜;广西“自强哥”檀正文,在校期间为母治病同打7份工,撑起了一个家;看到飞车贼路边连抢两女子皮包,三隆镇施剑施明叔侄奋起追赶,途中施剑因长时间奔跑猝死,被追授为“见义勇为好公民”荣誉称号……一个典型就是一座标杆,道德模范犹如支支催化剂,使“正能量”不断发酵,最终澎湃出一股推动灵山文明创建的强大力量。
       “老愚公,意志坚,张思德,乐平凡……”近日,灵山国税局正在举办道德讲堂活动,全体参会国税系统人员正在诵读《公民道德建设》之奉献篇,学习榜样的力量。一个个道德模范的诞生,与“道德讲堂”、“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志愿齐创城、友爱满灵山”志愿服务等活动的常态化开展密不可分,市民在耳濡目染中感受着灵山的点滴文明,让文明举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你们好!请收下这600元助学金。”今年新春开学初,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太平镇那案村周支华、周支爱两兄弟收到灵山关爱弱势群体协会志愿者送来的助学金。目前,灵山县机关、学校、企业都轰轰烈烈组织志愿者开展各种帮扶活动,人数达万余人。志愿者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走进社区,走上街头,广泛开
       展文明劝导、义务问诊、法律咨询、科普服务、无偿献血、扶弱济残、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服务活动,无论是光荣院的风烛老人,还是困难家庭的留守儿童,都感受过他们传递过来的温情,为灵山文明之树开枝散叶。
       一个个富含素质内涵的影像拼接起来,被定格在“文明灵山”的发展进程中,促进市民综合素质稳步提升。(灵山县委宣传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灵山变大了、变美了,连获三轮“自治区文明县城”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