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知书 发表于 2016-11-22 10:38:47

你所不知道的大芦村——明清建筑群

大芦村位于灵山县佛子镇,离县城5公里。1999年、2009年先后被授予广西楹联第一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荣誉称号。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县儒学生员出身的劳经,独具慧眼看中这个地方,携妻挈子到这里安家立业,经过11代人358年的苦心经营,在15个家族中脱颖而出、一枝独秀,村中明清时期的豪宅大院全是劳氏的物业。分布村中各显要位置的1个宗祠和有堂号的9处居所,建筑占地总面积近5万平方米 。

祖屋镬耳楼占地面积4460平方米。斗底屋、倒朝屋之间,由内外廊屋分隔为主院、辅院,形成二五布局略似“国”字结构。镬耳楼是岭南古建豪宅的典型特征,起装饰和封火作用。
明朝崇祯时期,位居六品京官的第四代劳弦改造门庭,在祖屋前门楼及主院第二进檐廊各建有1对小镬耳。此后大芦村劳氏古建筑群落主院第二进作会客场所的内部结构,均仿照此间布局,高广宽敞,川柱林立,也都称之为“官厅”。


三达堂占地面积4400平方米,紧挨着镬耳楼的右边,布局结构基本相同,这是第5代劳宏道给庶配和庶出的二儿子营造的宅院,清朝康熙三十年至五十八年(1691-1719年)建成。最初叫做灰砂地院,后改名为三达堂。

劳氏成为一方望族以后,后辈资富能训,基业不断拓展。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老长房枝派第8代的劳自荣创置东园别墅,占地面积7750平方米,规模庞大,主体老四座、新四座、桂香堂屋宇轩昂,面前镶嵌青砖的大地院宽能纵缰跑马,附属建筑功能齐全且独运匠心,局部设置典雅别致,装饰工艺精湛,整体布局结构犹如迷宫,即使是本村人入内,往往也是难以复寻向路出来。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建成进香的宗祠,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主、副院均为二进双侧一布局,主院内有亭、廊,副院为家族塾学,后有文昌阁。道光六年(1826年)第10代的劳常福、劳常祐兄弟俩在镬耳楼东侧仅一弄道之隔建造外分内联的双庆堂,二三布局,占地面积2900平方米。

同治四年(1865年),那一年奠基兴建的有3个群落,主体都是三进双侧二布局,位于大芦村最西北、靠近灵山往梧州官道旁的是第10代劳有绩居所,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以地名蟠龙塘作府第名;隔田垌与之遥遥相对的,是其弟劳有谋的住宅,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原叫寿子堂,后改名东明堂;第11代劳功崇的在村子最东面灵梧官道旁兴建,也是三进双侧二布局,雅称富春园,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派出老二房的劳贻东陈卓园府第落成,占地面积5800平方米,前“到朝”,后斗底,主体三进双侧二布局,但是左侧外廊建成新潮的仿法式两层楼房。光绪三十年(1904年),第12代的劳国祯府第破土动工,以地名杉木园冠名,规模布局大致等同富春园。

大芦村的明清建筑群是传统生态空间和农耕士读理念相结合的典型实例,整体风貌协调和谐,历史文化积淀丰厚。

10处群落都是傍山而建,依势造形,没有占用一寸耕地,9个府第也都设置供其子弟读书修习的专用场所。经统计,明朝嘉靖二十五年至清朝宣统三年(1546一1911年),古宅中人男丁累计总数不足800个,培养出102个文武生员,有81人次获得朝廷封典。

时过境迁,那些程度不同褪了色的封诰匾额,依旧倨高微俯,仿佛还在向人们倾诉那段已经远逝了的辉煌。
(钦州旅游)
            

Y-3hongda 发表于 2016-12-22 21:19:15

灵山最早别墅在佛子镇大芦村。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所不知道的大芦村——明清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