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孩子享受“教育阳光” ——灵山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侧记
让每个孩子享受“教育阳光”——灵山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侧记如何让城区孩子告别“扎堆择校”的烦恼?如何让农村孩子接受更加优质的教育?如何让农民工子女享受“同在一片蓝天下”的阳光……这些都是实现城乡免费后九年义务教育期待破解的难题。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工程,是实现适龄儿童、少年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重大跨越。近年来,灵山县坚持“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把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以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均衡配置教师资源、保障教育机会公平均等为重点,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让教育驶入优质均衡发展“快车道”,让每个孩子都享有更好的教育。
基础设施奠定均衡之根
“以前我们老师学生住的都是破旧的砖瓦房,雨天还漏水,现在我们都住上了新建的宿舍楼,真的太好啦!”灵山县云洲中学教师陈源说道。
灵山县云洲中学自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来,新建三栋学生宿舍楼和一栋教师宿舍楼,共215间宿舍,配套了空气源热水器和卫生间,让全校师生解决了教学和学习的后顾之忧。
地域不同,却能享受同等条件的教学设施。漂亮壮观的教学楼、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宽敞的标准篮球场、四季长青的绿化带、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安静整洁的图书室……在灵山县各中小学都随处可见。
自2013年以来,灵山县共投入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建设资金7.5亿元,共建设校舍面积49.96万平方米,消除危房13.2万平方米。投入2.8亿元用于中小学图书仪器和信息技术装备,全县新增图书3670479册、电脑11396台、多媒体设备1735套、科学实验室设备248套,全县小学、初中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教学资源班班通”的目标……全县中小学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学改革树立均衡之本
“我校的办学条件逐步完善,定期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强的教研活动,以示范公开课为载体,推进实施‘三三六’高效课堂模式,使学生乐于上课,积极合作,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主动性,提高学生参与率,优化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龙岗中学副校长梁黎开说道。
梁副校长提到的“三三六”课堂改革模式亮点在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安排有小老师,分有小组组长,课堂环节学生有书面展示和口头展示,课堂参与度高,得到了上级及其他兄弟学校的赞赏。
近年来,灵山县大力实行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积极实施“校际交流、师徒结对”的互助战略,开展“带教、送教、支教”活动,组织教学专家、优秀教师送教下乡,送教上门。2014至2016 年,全县教师轮岗交流人数占全县教职工总数比例分别达到11.04%、10.68%和11.61%,促进了城乡学校之间的教研合作和资源共享,撬动了师资均衡发展的杠杆。
关爱机制助推均衡之澜
“性侵防护教育、讲故事、读书画画、唱歌跳舞……镇妇联经常会组织一些年轻党员到我们村儿童家园开展志愿活动,还会送一些小礼物给孩子们。”灵山县佛子镇元眼村妇女主任胡兴连说道。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灵山县建成寄宿制小学7 所、乡村学校少年宫8 个、县级示范性“儿童家园”45 个,有效解决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和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
2014 年以来,该县县城小学、初中新增学位3240个,缓解了县城学校招生压力,义务教育学校接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达4581 人,入学率达100%。全县受助的贫困学生达320724人次,金额20965.50 万元。该县采取“特教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形式,让每一个残障儿童都能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目前,全县7-15 周岁“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已达86.70%。灵山县把“教育惠民工程”列为政府“十大惠民工程”之一,坚持以教育公平为宗旨,高度关注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成立了灵山县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关爱工作领导小组,构筑了流动人口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家庭贫困学生“四个关爱”体系。
特色教育绽放均衡之花
“咚咚,呛咚呛……”近日,由灵山县教育局、团县委、少先队灵山县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承办的2016年灵山县少先队员鼓号队检阅大赛在县体育馆隆重举行,来自各乡镇及县直小学的27支代表队共计2500多人参赛。少先队员们在赛场上精神抖擞,飒爽英姿,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敲着铿锵有力的鼓点,队旗飘扬,号声响亮,展现了少先队员良好的精神风貌。
据了解,灵山县坚持立德立人,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各中小学以校园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等各类活动为凭借,以乡村学校少年宫、学生社团为重要载体,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学生兴趣,提升学生技能。灵山县教育局坚持每年举行中小学生艺术节、运动会、经典朗诵大赛、才艺展示大赛、科技创新比赛和少先队鼓号队检阅大赛等,全面展示了全县中小学素质教育取得的丰硕成果。
作者:李平
来源:中共灵山县委宣传部
图片来源:灵山县政府网
最后一张图貌似是檀圩见田小学··· 交通方面也要抓紧教育,在美国,人家一年级就开始教育交通方面和事故现场如何创伤救护,心肺复苏了,中国的连红停绿行,左上又落都不知道,行路走中间,按个喇叭还被问候你家人,掉石头过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