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童年系列之小蝌蚪找妈妈的真相
本帖最后由 橘梨纱 于 2017-1-21 10:23 编辑《小蝌蚪找妈妈》之所以伟大,正因为大人能从里面看到仅属于大人的剧情,小孩能从里面,看到仅属于小孩的剧情。
咦,你肯定会问,这不就是一个普通的傻白故事么?
剧情无非是:
小蝌蚪出生以后发现别人都有妈妈,就自己没有。于是他们就去找妈妈。
经历了小龙虾,金鱼,螃蟹,鲶鱼等众多河鲜不细心地指点后,终于找到青蛙妈妈的故事。
没错,说实话,我小时候就是这么理解的。小时候,我就一直反复琢磨这个天真可爱的剧情......
但是不知你们有没有过这些疑问?
1· 青蛙妈妈和自己孩子还是卵的时候就分别了。等自己宝宝长大了,青蛙妈妈居然能认出来,这是怎样一种特异功能?
2· 所以,青蛙妈妈真的是小蝌蚪们的亲生母亲么?
3 众所周知,青蛙在产卵之后按照自然法则会立刻离开孩子,让他们自生自灭。青蛙没有任何动机认回孩子。
突破点:就在片头这些带状的“卵”里。
事实上青蛙卵结的是一团一团的。
而许多卵连成一条连续条带状的,则是蟾蜍的卵。青蛙要在众多青蛙蝌蚪里,认出自己的孩子,这个难度绝对大。但青蛙如果认不出蛤蟆卵,符合动物性么?
到最后,这些蟾蜍卵居然还能孵化成青蛙?基因变异了么?
一部获得过戛纳电影节“特别荣誉奖”的动画片,会犯常人都能看出来的低级错误么?应该不太会。
那么,只有一种解释:《小蝌蚪找妈妈》的深意,我们可能一直都没看明白,而戛纳电影节的评审们已经读懂出来。
重点来了:
动物界的自然规律,当其生命受到威胁时,动物优先保存自己的力量,什么都吃。最严重的情况下,会吃掉自己的孩子。
这条自然法则成为破译《小蝌蚪找妈妈》的关键线索,将所有“不合理”的剧情连成一块,成为完整的史诗级大片。
即:将这些“诡异”的剧情串到一起,我们所能找到的唯一合理解释,就是《小蝌蚪》里隐藏了一个“少儿不宜”的血腥剧情:
那一年天降灾害,万物凋零。
青蛙因为没有足够的营养,活不下去,所以去找近亲蛤蟆的孩子(卵)。
待卵孵化,便伪装成他们的麻麻,将他们吃掉。
青蛙吃掉蝌蚪后,有了足够的营养,才诞育了剧末自己的孩子,青蛙宝宝。
(只有这样才能解释蛤蟆卵为什么变态成了青蛙,原来压根就不是变异来的。)
一切推理要以合理的证据为基础,而此刻我们的证据足够充分:
《小蝌蚪找妈妈》整部电影,呈现的就是一派荒芜穷困景象:
淡水湖水质虽好,但水下水上,青蛙生活的必需品:虫子,浮游生物,水草,各类营养物质,一概没有!
走好长好长路才能碰到一个活的生物,水产密度极低。
不仅如此,大家可以看看上图。发现了端倪了么?!在岸上刚出生的野鸡只能啄沙子,完全看不到小虫,米粒,庄稼的影子,甚至还想啄蝌蚪呢。
可见:大家都饿着肚子,没东西吃。
这证实了:“青蛙妈妈”确实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他只能选择吞食蟾蜍卵来保障蛋白质的供应。
蟾蜍产卵是2月底,青蛙是4到7月份。二月底恰好是开春万物复苏前,最冷清穷困的日子,青黄不接。
青蛙为了能在4月份产下质量足够好的卵,在2月底优先吞食蟾蜍卵作为营养补充,是最佳选择。
故而,青蛙谎称自己是这帮蝌蚪的母亲,避开众河鲜耳目后,悄然下手,一颗,一颗把他们吞掉。
真相是残酷的!却不得不接受!
对哦,青蛙妈妈是怎么认出自己那从未谋面的孩纸的?在人看来,小蝌蚪、小青蛙们都一个样。 有奶就是娘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