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隆:生态猪“住”二楼圈内无臭味
提起养猪场,不少人印象里都是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不由得还捂住了鼻子。然而,灵山县那隆镇路司村的龙君养殖场却让慕名而来的人耳目一新:“猪—沼—果”的新型生态养殖模式,不仅闻不到猪粪的臭味,猪粪还能化为沼气和有机肥,循环利用到果园耕种中,真正实现了场内无污染、零排放。二楼养猪一楼排污:
消除了臭味猪粪还能再利用“‘二师兄’怎么都跑到楼上住了?这里怎么没有闻到猪粪的气味,也没看到有排污水沟?”7月4日,慕名来到灵山县那隆镇路司村龙君养殖场参观的黎先生一脸疑惑。穿过水汽消毒通道,一栋两层的楼房呈现在眼前,而被戏称为“二师兄”的生态猪则被安置在楼上进行养殖,令人好奇心顿起。
记者现场看到,养殖场是两层楼房结构,二楼的16个猪圈底部均使用钢筋焊接,形成铁网,500多头肉猪“身光颈靓”地在圈内信步。饲养员覃胜敏介绍,猪粪和猪尿可以透过铁网排放到一楼,这样二楼的猪圈即可保持相对干净整洁,排到一楼的污水再由管道流进降解池里,化成沼气,剩下的猪粪,等干一点就可以轻松收集,用作有机肥,与传统的生猪养殖方式相比更加整洁环保。
为什么没闻到猪粪臭味呢?原来,整个养猪场是密封的,进入场内的空气需经过一层水帘墙过滤,隔除细菌和杂物进入,保持场内的环境健康。更主要的是在普通饲料中添加了“活菌态”微生物饲料,这种特殊的饲料不仅可以增加食欲,而且大大降低了猪粪的臭味,同时在粪便中洒上生物降解菌,用于化解粪便有害细菌,几乎消除臭味。“猪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得好,又健康,饲养起来也舒适方便。”那隆镇水产畜牧兽医站负责人陈振作说。
提升了管理效率与环境:
猪肉肉质鲜美深受市场欢迎
覃胜敏介绍,传统的生猪养殖方式,猪舍环境很差,猪容易生病,环境污染大,治理成本高,饲养员在里面工作也难受,猪肉也不够好。
2016年底,他了解到当时国家正推广生猪环保养殖政策,于是向有关部门申请了生态养猪,得到了国家补助资金30万元,再加上长期养猪积累的40万元建起二层猪舍,采取了新型环保的养殖方式养殖生态猪。
据悉,该养殖场的管理也非常高效便捷。两个饲料大罐半自动供料,全自动供水,一名饲养员每天只需工作2个小时,就可以管理整个猪场。生态猪出栏上市的时间也比一般肉猪缩短1个月左右,肉质鲜美,深受市场欢迎。今年6月,该养殖场出栏的第一批200头猪,产值达40多万元。“猪—沼—果”生态模式:
零排放、无污染还节约成本
为配合养殖场的产业可持续发展,该场还在附近承包了150亩山林,其中果树种植30多亩。养殖场里生产出来的有机化肥和粪水废渣都运用到果园耕种中,真正做到了场内无污染,零排放。预计每年可以从中节约成本8万元,增收20万元,实现了“猪—沼—果”的新型生态养殖模式。
那隆镇畜牧兽医站负责人介绍,这种新型的养殖方式,不仅打破传统的养殖观念,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改善周边环境,实现了生产链的良性循环,很值得推广。目前,该养殖场已经通过了钦州市“四星级”生态养殖场的验收,正申报自治区“五星级”生态养殖场。(北部湾晨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