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电商拓宽流通渠道 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县电子商务迅速发展,拓宽了商品流通渠道,打响了农业产业特色品牌;而依托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着力构建劳动密集型产业体系,打造产城互动新型产业园,促进了县域经济健康稳步发展。7月16日,武利镇汉塘村果苗生产大户黄忠文又在着销售果苗,在果苗生产基地,他正和工人一起按照网络订单把果苗包装好、填写上快递清单,准备发到全国各地。
“这是我们淘宝和阿里巴巴下的定单,今天有250件货。今年上半年有15000多件货,成交金额为400多万元,主要是销往福建、广东和海南、云南等地。”黄忠文向笔者介绍说。
在网店忙了一阵子,黄忠文又马不停蹄赶村头指导工人把果苗装上车,准备外运。这天,黄忠文组织的汉塘村销售果苗有10.5万株,共装了3辆大货车。其中,两车运销云南,一车3.5万株出口。
“我们全村有10%的树苗销售到东南亚国家,其中我的就有5%,今年已经销售额有160多万元。这车我亲自送这批树苗到老挝,教他们怎么种植,怎么管理,提高成活率,给他们技术指导。”黄忠文说。
黄忠文从事果苗培育10多年,培育有柠檬、芒果、荔枝、龙眼等200多种优质果苗,成立了永发果苗场,带动全村发展果苗生产,形成了果苗专业村,并辐射到了周边村,走上了“互联网+农产品”的致富路。借助网络,黄忠文搭上了东盟这条国际线,果苗远销老挝、泰国、缅甸、越南、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和黎巴嫩、澳大利亚国家。2016年黄忠文销售额达800万元,成为“电商达人”。目前,黄忠文带动汉塘村800多户农民种植果苗,繁育果苗4000亩,网站网店有400多家,返乡电商创业青年250多人;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每天一车车果苗销售到全国各地,一棵棵快递发到千家万户;2016销售额达1.6亿,连续3年销售额过亿, 30户贫困户脱贫,实现全村人共同致富。汉塘村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果苗生产流通集散地、跻身广西“村淘第一村”’。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我县依托丰富的农产品优势,抓住“互联网+”带来的新一轮机遇,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乡村旅游和电子商务融合互动。2016年,我县被评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目前,我县打造了养蛇、养鹿、养蜂、香鸡、奶水牛等林下经济“五张名片”,培育壮大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品牌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开发加工,提高附加值。目前,我县辐射发展电子商务企业300多家,从业人员近1500人,在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开设本地特产网店100多家。初步统计,上半年我县电商实现销售额超过了2亿元。
在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第六产业”的同时,我县依托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着力构建劳动密集型产业体系。
2013年由韩国老板独资创办的灵山县德林玩具有限责任公司落户十里工业园区,主要从事设计、生产玩具、玩具包和手套等产品出口,是一家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现在该公司有850人左右,还在大量招工,需要1200人左右。该公司现在的货,一半从灵山出口到美国、日本,有一半的货从深圳出口。公司一个月生产的产值是30万元左右。”
据了解,该企业今年获得自营出口权,商品流通渠道更加便捷畅通,效益也更加明显。今年1-6月工业总产值7850万元,同比增长4.59倍, 1-5月,税收148万元,自营出口22.5万美金,预计6月份出口交货值500万美金。
我县有165多万人口,每年外出打工约50万人。为了解决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创业,我县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打造布局合理、环保休闲、功能完善、宜业宜居、产城互动的新型产业园区为目标,全力建设好规划面积共34.28平方公里的十里工业园、陆屋临港产业园和武利工业园。其中,十里工业园主要布局高新电子、纺织服装、食品商贸等产业,正在规划建设成为产城一体化的“十里创业新城”。目前,重点培育有天山电子、兴莱鞋业、 宇峰集团、浙商国际商贸城等劳动密集型骨干企业,七喜大水牛电子工业基地、六和电子信息产业园标准厂房、汽车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正加快建设。陆屋临港产业园主要布局机电、卫浴两大产业。重点建设总投资17.5亿元的机电产业园,目前已签约入驻的企业有48家,企业投产后第一年可创税5000万元,解决就业人员3500人以上。同时,以打造家装建材生产基地为目标,加快推进总投资12亿元的卫浴产业园项目。武利工业园主要布局林产品深加工和电镀等产业。目前总投资15亿元的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建成后将成为服务北部湾及周边地区所有需要电镀的产业园。
我县通过着力构建劳动密集型产业体系,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预计今年1-6月,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8亿元,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0亿元,增长19%;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增长24%;财政收入7亿元,增长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亿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00元,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5660元,增长9.5%。(灵山县政府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