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行不行 发表于 2017-9-23 14:26:21

武利【青云寺的故事】

本帖最后由 你行不行 于 2017-9-23 14:29 编辑

       青云寺,位于灵山县武利镇青云路老街的一座小山顶上,该寺建于清朝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由广东省鼎湖山庆元寺赵普慧法师化缘所建,后由释隆曼法师修整至今已有275年的历史。
  踏着石级信步而上,一棵迎面的古樟树参天而立,绿荫华盖。这棵巨大而古老的樟树可以说是青云寺历史发展的“见证人”。从它那斑驳的树皮和坚实的树干,仿佛向人们诉说着青云寺的变迁——
  公元1831年,广东省鼎湖山庆元寺一位名叫“三圣公”的和尚(名赵普慧)云游到武利镇,在留宿的当晚碰巧下起了暴雨,连续下了三天三夜,武利江河水暴涨。赵法师登上山顶观看洪水的奇景时,发现被洪水包围的武利镇城俨然大海中的一艘航船(武利镇因此有“船形宝地”之说),就突发奇想在这里建一座寺庙。于是,他一边就地化缘筹建寺庙,一边收教弟子传授佛经。经过一年多的艰辛,终于建成了青云寺。
  刚建好的青云寺,有头座、二座。头座是“观音殿”,是僧侣诵经和善信参拜的地方;二座为廊屋,是信徒歇息的场所。青云寺开基之初,鼎湖山庆元寺的法师们专程从桂平西山赶来主持盛大的佛事。此后,鼎湖山庆元寺的大师们常来青云寺指导佛事,善男信女,僧侣游客,络绎不绝,青云寺香火不断。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广东、福建、北海等地的移民大都迁到武利镇定居避难。住在他乡即故乡吧,为求得一方的安宁,善男信女到寺里求神拜佛,以求神明的庇佑,青云寺成为人们祈求平安的圣地。文革期间,佛教发展一度受阻,武利小学(武利镇中心小校的前身)曾搬到青云寺开班上课,后小学撤走,随之也拆除了二座。现存的是青云寺的头座,叫“观音殿”。
  改革开放后,青云寺的修复工作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997年至1998年,经过多方的努力,新修建了观世音菩萨、文殊师菩萨、普贤菩萨和护法韦陀等佛像,大雄宝殿也修缮一新,历经沧桑的青云寺恢复了她应有的面目。
      好景不长,很长一段时间内青云寺,正法衰弱,直到2008年释隆曼法师来到武利青云寺。释隆曼法师,于灵山观音寺出家,是上昌下一师父的弟子,2008年接受宗教局的委托和昌一上师的嘱咐来到青云寺。她带领数百名居士,修整青云寺,重振佛法雄风!经过将近十年的修整和不断地弘法利生,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庙宇层台累榭,香火萦绕。
      青云伴日月,古寺树乾坤。”这里不仅记载着佛教发展的烙印,同时,也记载着鲜活的历史和文化。

http://www.lsttw.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709/23/083405xr2ohro2na2vw35a.jpg
来自:灵山天天网      作者:星途

覃HUQ 发表于 2017-9-23 15:04:14

没一点古色古香的味道,走寺庙都搭上现代化的氛围了,差评。

風雲際会 发表于 2017-9-29 15:03:01

2017-1833=184;184+91=275;这分明是二十二世纪的帖子!很感谢楼主,带我们穿越了一把,但未来是什么样的呢?只有天知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武利【青云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