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_YGXQ 发表于 2017-12-7 16:02:18

微信转账借钱给别人,就因为多打了这两个字,对方理直气壮赖账了!

如今,互联网已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连借钱也可以通过支付宝或微信转账迅速完成,且大多数都不会开具借款证明。但这其中暗藏风险,庚女士通过微信借钱给朋友,却因备注了“爱你”二字,就被对方赖了账。

http://static.video.qq.com/TPout.swf?vid=z051349yylo&width=500&height=375&auto=0&auto=1
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呢?
借钱给好友,对方却耍赖称是赠与?
今年6月,杨某因急用钱,口头向庚女士借款1500元。庚女士通过微信向杨某转账1500元。事后,她要求杨某还款,但对方百般推脱,不予理睬。无奈,庚女士只好诉至法院,要求杨某偿还借款1500元。

只因转账备注这两个字,所以是赠与?


庭审中,杨某辩称,他与庚女士系朋友关系,双方感情深厚。庚女士发微信转账时并没注明借款,并且备注了文字“爱你”,所以双方微信资金往来并不是借贷,而是赠予。杨某认为,庚女士主张双方系借贷关系没有事实依据,请求法院驳回其诉讼请求。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哪些情况下,“微信”能作证?

网络记录,能不能当证据?对此,法官分析,微信、支付宝等平台上的信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在,显然属于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范畴,由于使用的普及性,目前在诉讼中作为证据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但是,微信证据要成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并不容易,微信证据要得到采信,须满足这些条件:
1要证明微信、支付宝使用人就是当事人双方如何确认其身份?目前的司法实践主要有四个途径:对方当事人自认;微信头像或微信相册照片的辨认;网络实名、电子数据发出人认证材料或机主的身份认证;第三方机构即软件供应商协助调查。
2微信证据的完整性这涉及网络证据的真实性及关联性,因微信等证据为生活化的片段式记录,如不完整可能断章取义,也不能反映当事人完整的真实意思表示。例如本案中,应有聊天记录等作为证据链,综合证明借款性质。
3能达到证明目的例如本案中在微信借钱时,应备注“借款”“借钱”等字样,以区别其他往来款项。警方提醒,网上借款最好及时补借条。以免在发生纠纷时,面临举证不能或证据不足的不利局面。

虽然要钱的过程比较戳心但用1500块认清一个人也不亏当然最好的还是


来源:苏州公安微警务         

金沙 发表于 2017-12-7 17:26:11

活该,婚外恋偷情

ゞ南方姑娘 发表于 2017-12-8 13:48:34

用金钱买教训。。。。。

真是血淋淋的。

13527934332 发表于 2017-12-10 15:48:34

那个人可以信任,又那一个人不可以信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微信转账借钱给别人,就因为多打了这两个字,对方理直气壮赖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