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贩子”跑进幼儿园“拐走”一群娃
3月29日,县公安局组织民警到县第一幼儿园开展了一场特殊的防拐骗安全教育活动,目的是检验孩子们的防拐骗能力,提高他们自身安全防护意识。活动的第一项内容是防拐骗演练,民警扮一回“人贩子”,对幼儿园小班中班的孩子们实施“诱拐”。为了达到预期效果,民警和园方一起对了整个活动的进行了精心策划,尽量模拟得与现实生活一样。
活动开始,按预定计划,老师让小班的小朋友在教室集中后全部借故离开……随后,民警扮演的“人贩子”走进了小班的教室。
“小朋友,我有好吃的糖果哦,你要不要?”
“叔叔,给我一颗!”
“阿姨这有玩具车,快来瞧瞧!”
“给我也玩一下!”
结果……,“人贩子”不费吹灰之力,靠着零食和玩具,小班的小朋友们全都跟着走了。
接下来是中班的小朋友,结果会不会好一点呢?事实证明,不容乐观……
老师带着中班的小朋友到操场玩耍,随后悄然离开。随后,“人贩子”满脸堆笑靠近他们,刚拿出糖果,他们就围了上来……一些拿了礼物的小朋友和“人贩子”俨然成为了好朋友!
“我是你妈妈的同事,她叫我来接你回家,跟我走吧。”“嗯,好!”
“人贩子”冒充熟人,说了一个谎,成功将小朋友“拐走”!
“阿姨迷路了,你们谁可以带我走出去呢?”
“我知道怎么出去!”
“还有我,我也知道!”
另一个“人贩子”利用孩子们的善良和热心,也顺利将他们带离。
演练的结果是,中班的小朋友大部分被成功“诱拐”,只有少数几个拒绝了“人贩子”的零食和玩具并去喊老师!面对这样的演练结果,老师们吃惊不少。
“平时都经常教育他们,不要拿陌生人的东西,不要跟陌生人走,没想到这么容易就上当了。”在一旁一直暗中观察孩子们的老师哭笑不得地说。
“你们认识他们吗?”
“不认识。”
“那为什么随便吃人家的东西,还跟人家走?”
面对老师的责问,孩子们都低下了头,认识到自己做错了。
在成功“诱拐”孩子后,民警向他们告知了真相。随后,针对演练结果民警现身说教,给孩子们上了一堂防拐骗安全教育课。民警通过有奖抢答、情景模拟等方式,教孩子学会如何防止被拐骗、让孩子牢记家长姓名、电话号码和家庭住址等信息、走失和遇到危险时如何拨打“110”报警求助以及怎样辨识警察、军人、保安等“穿制服”人员的特征。通过教育,小朋友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了明显提升。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互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通过这次防拐骗活动,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孩子,都是一次特殊的安全教育,起到了警醒和呼吁的作用。安全教育任重而道远,只有经常性开展安全教育,并将安全教育真正融入到日常活动中,才能更好地提高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灵山县政府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