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一起刑事案件,要汇款到“安全账户”验证洗脱嫌疑?她因此被诈骗了9000多元钱!!
现实生活中
电信诈骗可谓五花八门
让人防不胜防
为进一步提升
广大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
灵山警方向大家播报
一则真实的电信诈骗案例
揭秘骗子们的套路
揭秘 防骗 科普
通过梳理
灵山警方总结出
近年来在灵山发案最高的
电信诈骗手段之一
——冒充公检法诈骗
案情曝光
今天我们就来听听发生在
灵山的真实故事
受害者吴女士的亲述
!!!
冒充公检法诈骗
2016年1月2日11时许,我的手机接到一个号码为:1312183xxxx的电话,电话那边是一名男子,他说我在广东省xx市贷款了3000元。我说我没有贷过款,他说我可以自己查询一下,然后他给了我一个电话号码:0758-296xxxx。
我当时按照他给的号码拨打了电话,接听的是一名男子,他自称是xx市公安局的张警官,说我跟他办理的一起刑事案件的涉案人员有牵连,必须要到银行自动取款机处操作,将我账户的钱汇到一个安全账户进行验证才能洗脱我的嫌疑。
2016年1月3日17时许,我来到县城广场路一银行自动取款机处,按照张警官的要求插入银行卡进入英文界面操作,一番操作后,往他指定的安全账户汇去人民币9140元,当我汇完款之后我突然意识到我被他们诈骗了。
现在小编就来曝光
这起案件中骗子使用的伎俩
赶紧记!
冒充公检法诈骗的作案手法
事主接到称其在外地有贷款的诈骗电话
→事主拨打骗子提供的电话→电话那边自称是公安局的民警,说事主与某起案件有牵连,要求事主汇款到指定的安全账户进行验证,洗脱嫌疑
↓
事主被骗←汇款成功←事主到银行进行汇款操作
说起被骗的群体
在你看来最容易受骗的是哪个年龄段
退休在家养花的老同志吗
不,权威报告显示
最好骗的居然是90后
诈骗案情播报
关键词:都有哪些诈骗手段?
由于电信诈骗犯罪都是非接触性犯罪,嫌疑人主要通过电话、网络进行犯罪,手段不断翻新,诈骗组织呈职业化、团体化发展,特别是随着金融资金结算方式多样化、快捷化,诈骗对象选择呈精准化发展,部分群众防骗知识缺乏,导致电信诈骗犯罪仍高位运转。
诈骗案情播报
关键词:谁最容易受骗?
受骗人群分析显示,19岁是受骗高峰,18-25岁占整体受骗者52.4%,其次是26-30岁,占整体的21.4%。这类人群虽易被骗,但平均资损较低。
老人是电信诈骗受损金额最大的群体,其中56-60岁的老人平均受骗金额最高,单笔涉及的资金少则几万元,多的达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在电信诈骗中,资损程度和受害者年龄呈正相关的关系,年龄越大,其资损的金额就越大。而相比于男性,女性受骗者人均被骗金额较高。
警方
提醒
1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办理案件,不会通过传真、网页等形式向当事人送达“拘留证”、“逮捕证”、“通缉令”等文书材料,不会要求自拍照片进行身份验证,执法办案中没有所谓查验资金用的“安全账户”,同时不会以任何理由要求清查资金并转账汇款。
2不要盲目相信拨打陌生人提供的电话号码,现在改号软件可以改成任意号码,同时需对170、171虚拟运营商号码及及境外号码提高警惕。
3银行卡密码、动态验证码是你资金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一定一定不能告诉他人。
防骗锦囊
↓↓↓
防范电信诈骗“三不要”:
不轻信——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
不透露——不轻易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
不转账——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绝不向陌 生人汇款、转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