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丨如何看好自己的钱包?灵山警方为您支招防“忽...
与民同心 为您守护
小额投资,高额回报,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陷阱?非法集资,网络传销,人们为何频频中招?境外投资、百姓理财,该如何辨别真假?收益无望,血本无归,如何才能依法维权?…… 2018年5月15日是全国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第九个宣传日。当日,灵山县公安局会同工商等部门在县城三十六米街设立宣传点,开展了以“与民同心,为您守护”为主题的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活动,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普及安全防范知识。
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摆放展板、粘贴专题海报和现场答疑等形式,向群众展示灵山近年破获的经济犯罪典型案例和打击经济犯罪的成果。期间,民警还结合破获的案件,以案说法,向群众讲解非法集资、传销等常见多发的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和相关防范知识,帮助群众知晓身边常见、多发的经济犯罪“陷阱”,增强自身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错过活动的各位亲,小编为你送上大福利
你想知道的,在这里......什么是涉众型经济犯罪?正解:涉众型经济犯罪是指涉及众多受害人,特别是涉及众多不特定受害群体的经济犯罪,主要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组织领导传销等犯罪活动。这非法集资犯罪的常见手段有哪些?正解:一是承诺高额回报。不法分子为吸引群众上当受骗,往往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通过暴利引诱许诺投资者高额回报,初期往往按时足额兑现承诺本息,待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便暗中转移资金或携款潜逃;二是编造虚假项目。不法分子通过注册合法的公司或企业,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新农讯建设等旗号,经营项目由传统的种植、养殖行业发展到高新技术开发、集资建房、投资入股、售后返租等内容,以订立合同为幌子,编造虚假项目,承诺高额固定收益,骗取社会公众投资;三是虚假宣传造势。为了骗取社会公众信任,在宣传上往往投入重金,采取聘请明星代言、在著名报刊上刊登专访文章、雇人广为派发宣传单、进行社会捐赠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制造虚假声势,骗取社会公众投资。有正规执照的公司进行集资还算违法吗?正解:营业执照对一个公司来说就如同一个人的身份证,有身份证并不代表他不会犯罪。
上市公司进行集资还算违法吗?正解:请看清楚公司是在哪儿“上市”的,上海股权交易中心—Q板,基本上市个企业都能上,门槛很低,这种股权交易中心每个省都有,那么他们为什么到上海去呢?因为容易混淆概念,让别人以为是上交所上市。我投资的这个平台债标很安全,都有担保的,这很安全吧?正解:这要仔细看看担保公司是哪一家,有的关联公司实质是自担保,也就是“爸爸借钱,妈妈担保,哥哥引荐,弟弟回购”,相当于没担保。目前有哪些新型的传销模式?正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跨地域、无接触式的网络传销开始成为传销主流,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金融投资理财项目类;二是境外资金盘、虚拟币类;三是“消费返利”类;四是“精准扶贫”类;五是保健品、收藏品为载体;六是打着“微商”等旗号进行网络传销等等。
警方提醒 在经济活动日益多样化的今天,市场自由的同时也滋生了众多经济犯罪活动,花样繁多、层出不穷,但只要我们及时了解经济违法犯罪活动的特征,不抱侥幸心理,丢掉“暴富”心态,学会用理智和法律作为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便可屏蔽一切套路,免遭不法侵害。
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戒贪嗔痴~!谁贪谁上当!~{:2_55:}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