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河咋成了“排污沟”?
本报记者 肖鑫 实习生 许佳丽浑浊的河水散发着臭气、随处可见的排污口、成片漂浮的水葫芦……这是钦江灵山县城东边塘至工农兵水坝河段的水污染现状。
5月20日,记者来到灵山县东边塘小区旁的钦江边,从这里开始沿着河堤往上游走了两三百米,来到一处凸出江面的临江平台。平台的右面有两个管道从河堤伸出,其中较大的管道已经没有水流出,而小的管道却还有溢流,在凹陷的河道里形成一摊臭水。“上面的河段更严重。”正在修剪绿化带的工人一边说着,一边把修剪出来的枝叶往河道里倾倒。显然,他们并未意识到这样做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
再往上游走,空气里渐渐多了一些污水的味道。在长丰公寓河段、环城路桥桥底附近,记者发现几个较大的污水直排口,直径均在一米以上。有的排污口水质浓稠发黑,捂着嘴鼻走近查看,只站了一会儿,就能感觉到隐约的头晕。尽管如此,在污水排放口附近,仍然有垂钓爱好者或站到裸露的河床、或守在岸边钓鱼。“这里排污严重,河水都黑臭完了。”其中一名垂钓者张先生说,他家就住在附近,也知道当地政府做了一些治理污水直排的工程项目,“但是做得不彻底,做一段,留一段”。
越往上走,江面越宽。但是,肆意生长的水葫芦霸占了一半的江面,让水路看起来变得狭窄细长。
资料显示,东边塘断面自2018年2月以来连续15个月超标,低于四类水质标准,其中有8个月为劣五类,2019年以来(截至四月底)水质全部为劣五类,主要原因是生活污水截污不到位。
从东边塘到工农兵水坝,仅在河道的一侧便有十多个大大小小的排污口。水流缓慢的地方,浮动的水葫芦、江面泛着的油光、迎面而来的臭味,让钦州人民的母亲河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力,恍如死水一潭。
内容来源:钦州日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