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摘掉贫困帽?这条村这样做
还未进到养鸡场,就先听到里面传来欢快的音乐声,“音乐对鸡的生长有很大帮助,会长的更快肉也会更嫩。”7月16日下午,灵山县新圩镇佛垌村第一书记邓业幸笑呵呵地介绍养鸡“秘诀”。 佛垌村地处新圩镇南部,自2014年10月被确认为“十三五”贫困村以来,该村立足村情,成立合作社、特色养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脱贫攻坚。通过这些扶贫项目,佛垌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佛垌村成功脱贫摘帽,退出贫困村序列。成立合作社 分红促发展 佛垌村利用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经费等不断发展村集体经济。“为了拓宽佛垌村致富门路,实现早日脱贫,我们在今年3月利用专项扶贫资金,投资40万元到园丰牧业入股分红,这个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获得分红3.44万元。”佛垌村支书刘益成在采访中说。 持续稳定脱贫得靠发展产业。在佛垌村村委大院内的舞台上方可以看到有一个宽敞的白色顶棚,原来,在2018年6月,该村投资40万元在村委大院内的舞台顶建成装机容量35.1千瓦的光伏发电站,占地面积214.5平方米,每年可为集体经济收益1.2万元。“我们计划在2019-2020年度申请扶贫资金300万元买入两个商铺用于出租,一个商铺120平方,预计每年为村集体经济收益十万元左右。”邓业幸述说着佛垌村进一步的发展计划。 “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里富裕了,现在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生活越来越幸福,我相信不久后我也能脱贫了。”贫困户吴智贤说。
发展养殖业 特色助脱贫 每天一大早,在佛垌村的田地里总会看到谢翁明弯着身子,不停忙碌的身影。“他是村里最勤奋的人了,每天早晨3、4点就起床去农地给菜浇水施肥的,他都是最早一个出工的,他不脱贫谁脱贫。”佛垌村主任梁日高对谢翁明很是赞赏。谢翁明是因学致贫,4个儿女都在学校读书,因此,谢翁明通过种植竹笋、辣椒、苦瓜等特色蔬菜,在2017年实现了脱贫。谢翁明现在种有10亩辣椒,30亩竹笋,今年种植辣椒的利润将达到5-6万元。 佛垌村为发展壮大特色养殖业,利用帮扶经费每年投入5万元帮扶资金到甘蔗种植,从2018年3月开始种植,共收益4000元,预计今年收益可达3万元。2018年投资40万元建成1200多平方的总鸡场,每年可收益3.6万元。 佛垌村除了发展现有的特色养殖业,也在拓宽其他脱贫项目。7月24日下午,当笔者坐在佛垌村村委办公室里时,总会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这个是百合花的香味,你只要把百合花装进瓶子里,放点水进去,可以留香20多天,而且现在百合花通过网络已经远销到东南亚国家了。”百合花种殖大户林家振一边用双手示范一边介绍说,种植百合花已经准备成为佛垌村的的脱贫项目。
建设城乡路 运营共致富 要致富先修路。驱车驶进佛垌村,只见道路干净整洁,两辆小汽车可并排驶过,水泥路已经通到了每家每户。该村在2018年投入资金60万元左右修建了3条沙石路,拓宽村道铺成水泥路,并于今年年初完工,全长2.4公里,受益群众600人左右。“以前没有修建道路的时候,里面的甘蔗、松树、柑桔、椎木、商品林这些产品难以运输出去,发展不起来,现在通车后农副产品源源不断运销山外,帮助了贫困户增产增收。”邓业幸回忆他来到佛垌村后道路的变化情况。 佛垌村路修好后,不仅解决了农业发展问题,也为村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道路修建解决了村里群众出行难的问题,现在出门办事非常方便,一路通畅,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同时也为周边的村民提供便利。”佛垌村村民谢恒祥说道。(张燕敏)核发:灵山县融媒体中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