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州五月节送狗儿
灵山县旧州镇端午节放狗儿是独有而极富民俗艺术的一项民间民俗活动。所谓狗儿,是用布和其他一些药用植物做成的制品。
每年农历五月初一,旧州镇家家户户都到野外彩集一些艾草、黄茅和桃叶等植物,放到自家门口晒干;同时,准备好一小块棉布,以及针和线等。所备植物晒干后,碎成颗粒状,再拌入硫磺,即可开始缝制。狗儿的制作方法是:首先,把棉布裁成方形,然后用针线把四个角缝起来,中间留一个口,接着,把缝好角的布翻过来,把艾草等填充进去,就是狗儿的身了,那四个角就是狗儿的腿了;接下来,再用一小块布,中间剪开两个小孔,然后用两块更小的布分别对折两次,成三角形,分别从两个小孔穿出,两只狗耳朵就做成了;在做好狗耳的布的内侧填一些艾草等,包好,再扎起来,尽量做成圆形的,这就是狗儿的头了;把狗儿身跟狗儿头连起来,这就是一只栩栩如生的狗了;再缝两粒珠珠,眼睛也有了,还挺有神。
旧州人除了做狗儿,端午节期间,当地人还用同样的材料分别做成八卦形、葫芦形、心形、三角形以及绣球形等布艺香包,给小孩戴在胸前或挂于蚊帐钩上,以消灾除患。为什么要用这些艾叶硫磺以及棉布呢?
据《本草纲目》记载:艾叶“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炙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艾叶有平喘、镇咳、祛痰等作用,艾叶熏烟对细菌和真菌亦有明显抗菌作用,用于空气消毒,可使菌落减少95%~99.8%。
<黄茅有凉血止血,清热通淋,利湿退黄,疏风利尿,清肺止咳的作用。桃叶具有治疮疥、灭虱、杀蝇蛆的作用。硫磺具有治疮疥、驱蛇、虫、蚁等作用。由于棉布具有吸汗、透气性好等特点,因此,用棉布做成的狗儿、布艺等就能把填充材料的药效更充分发挥出来。
从初一到初五,小孩子一般都戴着布艺香包。到了五月初五晚饭后,家家户户都带着小孩去放狗儿。放狗儿的程序如下:下午,先用纸,或者芭蕉杆、黄瓜、大螃蟹壳及其他能浮于水面的材料做好一条“龙船”。接着,杀鸡、鸭祭祀祖宗。祭祀结束后,把祭祀品如鸡肉、鸭肉、饭、灰水棕(枧水棕)的一部分,连同先前做好的狗儿,放到“龙船”里,方可吃饭。饭后,点一柱香放到“龙船”里,由大人带着小孩来到河边开始放狗儿。
小孩子脱光衣服站到河里,大人从“龙船”里拿出狗儿,从头到脚让狗儿“舔”遍小孩全身,一边大声地说诸如“狗儿舔完我儿身上的疮疥和病痛”、“保佑我儿身体健康、聪明伶俐”、“送灾送难,把好运留下”以及等话。随后,把狗儿放回“龙船”里,把“龙船”放到河面上,让其顺水而下,大人会对着远去的“龙船”大声喊:“‘龙船’去远点,有多远去多远!”“鱼儿虾儿,你们吃鸡肉鸭肉粽子得了!”送了狗儿,接下来就是洗“龙船水”了,大人用毛巾帮小孩子用河水洗脸洗澡,再大一点的小孩就自己在河里畅游“龙船”水了。整个送狗儿的过程也就结束了。
旧州人过端午节送狗儿的民俗,是历史和文化的一种传承,在今天看来,它也是爱国与民俗的完美结合,其意义是深远的。第一,历史意义。作为隋至宋的钦州治地,旧州的端午节,跟中原地区的端午节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屈原、粽子、艾草、龙船等,这些习俗充分体现了1000多年前中原地区文化对南越地区文化的影响和渗透,它对研究南北民族大融合对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促进和推动提供充分的现实参考意义。同时,据当地的老人介绍,放“龙船”后对着江河喊鱼虾“吃鸡肉鸭肉和粽子得了”的习俗,其潜台词其实就是说“不要吃屈原的遗体”,因此,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是纪念屈原一说,也通过此习俗得到进一步印证。第二、文化意义。艺术方面,如果说旧州人缝制布艺香包的手法和形状与中原地区大体相同的话,那么他们缝制狗儿的独特形式却是把全国的习俗很好地与地方的习俗很好地结合了起来。旧州人把狗作为图腾,至今还在人们的生活中有很深的印迹。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每个家庭的小孩都以“狗”唤乳名,老大叫“大狗”,老二叫“二狗”,依此类推。小孩脖子和手腕上挂狗的牙齿,大人的钥匙串上也挂着狗的牙齿或狗鞭。在不少地方人们以狗唤名是说狗比较好养,但在旧州,人们把狗当作避邪的吉祥物。因此,端午节旧州人把狗儿做成各种形状,栩栩如生,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香包也好,狗儿也好,到今天还具有一种文化符号的意义,而且这些做法把避邪的活动融入了趣味性,体现了一个地方的文化内涵。中医药文化方面,古人认为五月是充满瘟疫之气的“恶月”,因此在五月初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人们健康。端午节辟邪其实就是卫生防疫。旧州人使用艾草、茅草、桃叶、硫磺等材料辟邪,看似一种迷信活动,但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以上材料均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这一方面证明古人对中草药的认识和运用已经达到一种很高的水平,也说明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因为孩子是最容易受疾病侵害的人群,所以端午节最关注的也是孩子。旧州人在孩子的脖子上、在蚊帐钩上挂一个香包,用狗儿“舔”孩子全身等等,这些风俗虽是以辟邪的名义开展的,但内容主要还是防疫,搞好个人卫生。因此也可以说端午节放狗儿民俗其实就是传统的卫生防疫活动。第三,教育意义。屈原热爱祖国,热爱故乡,坚持自己的理想,他影响了中国千百年来的士大夫文人。端午节跟现代社会联系最密切的就是爱国主义,像郭沫若创作过《屈原》就加深了这个影响。屈原的传说很完美地把古代五月份的民俗结合了起来,旧州人放狗儿的民俗也有纪念屈原的内容,也很有教育意义。
好玩,好玩,只是从没这样过过端午节 只是旧州这样过而已 其它地方没听说这样过的 都没听说过:lol 小时侯玩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