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前,清朝晚期
清嘉庆二十五年( 1820年),嘉庆版《灵山县志》成书。灵山县志较为齐全,仅清朝就有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个版本,民国时期有民国三年( 1914年)版。由于隶属关系,广东省的志书也有关于灵山县的记载。这些志书为灵山县的历史研究提供了较为齐全的资料。道光六年( 1826年),今太平镇官塘村人仇效忠中进士,进三甲,授翰林院庶吉士(亦称“太史”),开始了“为国效忠”的道路,一直为后世垂范。在仇效忠的家乡太平镇,仇氏家族分布在8个村子。在仇氏家族气势恢宏的清代古建筑旁,种植着许多荔枝树,离古宅稍远,则是连片的荔枝园。像仇氏家族这样的有名望的家族把荔枝树当作护宅之树,在灵山乃至整个岭南地区,是十分普遍的。仇氏家族还保留有“摘荔迎宾”的习俗,以示对宾客的尊敬。
这个时期荔枝支栽种已经非常普遍,灵山各地以成片的方式规模化种植,因此保留到现在的古荔枝园,其荔枝树的平均树龄都很接近,比如植,平山镇汉洞村树龄200 年的荔枝古树群。
来源:荔乡灵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