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无人机“精准护航” 一喷多促守护蔗区“甜蜜事业”
夜幕低垂,灵山县陆屋镇蔗区田间亮起盏盏作业灯,随着操作员轻推摇杆,一架架满载药剂的无人机腾空而起,在夜空中划出精准的轨迹,将配比好的杀虫剂、杀菌剂与叶面肥等均匀喷施在翠绿的甘蔗叶上。这场从19时持续至次日10时的“夜间护航行动”,正以“一喷多促”的智慧模式,为灵山县甘蔗产业的丰收筑牢防线。
“以往白天喷药,太阳一晒,药剂挥发快,病虫害防治效果差。现在改在夜间作业,温湿度适宜,药剂附着力能提升三成以上,害虫防治效果更有效。”陆屋镇糖料蔗种植大户凌正能看着无人机穿梭在蔗田间,高兴地说。灵山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站长董志艺介绍,夜间是甘蔗主要病虫害(如甘蔗条螟、甘蔗绵蚜等)活动的活跃期,此时施药能精准直击害虫薄弱环节;同时,低温环境减少了叶面蒸腾,让杀菌剂更易渗透叶片、叶面肥更易被吸收,真正实现“防虫、治病、促长”三位一体。
此次推广的无人机夜间作业模式,依托北斗导航与智能雾化系统,避免了人工喷施的不均问题,每台无人机一夜可作业200亩以上,较传统方式节省人力成本60%。“一喷多促”的药剂配方则是农技团队针对糖料蔗病虫害痛点定制——杀虫剂防治甘蔗条螟、甘蔗绵蚜等,杀菌剂抑制甘蔗叶斑病、赤腐病等,叶面肥补充磷钾元素,助力甘蔗拔节增粗,一套流程下来,示范区病虫害防控覆盖率达到100%,预计亩产比往年平均水平高 5%以上。
甘蔗作为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被誉为“甜蜜事业”的基石。近年来,随着智慧农业技术的推广,灵山县蔗区逐步告别“看天吃饭”的传统模式。此次夜间无人机作业的规模化应用,既破解了高温时段施药效率低、效果差的难题,又通过“一喷多促”实现了降本增效,为稳定糖料供应、保障农民增收注入了新动能。从天黑到天亮,无人机飞过的地方,都孕育着丰收的希望。灵山县下一步将继续扩大智慧作业覆盖面,让科技红利惠及更多蔗区,让“甜蜜事业”在现代化农业的护航下结出更丰硕的果实。(邓小红)
来源:灵山县农业农村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