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绘就乡村振兴给“荔”答卷
在灵山县龙武农场凤凰果场,工作人员用农用无人机吊运刚采摘的荔枝。黄尚安 摄
岭南的夏天,骄阳似火。钦州市灵山县龙武农场的荔枝林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果农容世旺麻利地采摘着桂味,不时看一眼装满竹筐的荔枝,幸福感油然而生。没等容世旺从树上下来,一架载有80公斤荔枝的农用无人机便腾空而起,螺旋桨搅动热浪,将满筐的桂味送往山脚下的冷链车。容世旺仰头望着这只“铁鸟”,汗珠从黝黑的脸上滚落,兴奋溢于言表:“以前靠人挑马驮,肩膀磨出茧子,荔枝壳都捂黑了;现在无人机飞一趟顶6个人干活,运费省了五成。”在灵山,这样的“空中搬运工”编织成立体物流网络。灵山县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今年全县新增农用无人机200台,培育持证飞手300多名。农用无人机培训师梁禄算了一笔账:“采用无人机后,丘陵地运输成本直降50%,抗旱打药的效率提升了5倍,连邻县的果农都来请我们去帮忙吊运鲜果。”数智化的应用改变着灵山荔枝的储运产业链,当热播剧《长安的荔枝》里李善德还在为运送荔枝苦苦地计算每换一次马匹能省多少时间,灵山上空的无人机来回穿梭于荔枝林的盛况已自成一景。除了采摘运送,当地还在荔枝预冷打包环节进行创新,将保鲜期延长至20多天。在广西灵山县千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记者看到,新鲜荔枝运送到车间,在经过预冷池2至3摄氏度的冷水浸泡后,荔枝的果核温度降至5摄氏度以下,然后采用最新气调保鲜技术,向荔枝的包装盒里注入特定比例的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延长荔枝的“休眠”时间,从而有效保持荔枝的新鲜度。公司技术总监陈璜表示:“采用气调包装机进行荔枝保鲜,可以有效地锁住荔枝的鲜味,同时保证食品安全。”荔枝种植管护也用上了新技术。灵山县在全国首创“光驱避”防治荔枝蒂蛀虫技术,有效控制虫害。方法就是在荔枝第二次生理落果期前,利用蒂蛀虫畏光的特性,于夜间通过果园光照干扰其活动。“这样,不仅荔枝的虫果率为零,也减少了农药的使用。”灵山县农业农村局水果生产服务中心技术人员何松瑜介绍。为给荔枝树营造可控的生长环境,灵山县打造高科技转光膜大棚,建成“智能阳光房”,让每颗荔枝都能享受“定制呵护”;推广使用荔枝弥雾喷药系统,采用高压雾化技术,使药液穿透力强且分布均匀,显著提升防治效果;尤其在今年遭遇严重干旱时,这一系统通过人工降雨模式保障了果树的需水,助力抗旱保收。通过AI技术的加持,灵山县不断做强乡村振兴的给“荔”产业,桂鸟AI飞巡—作物监测系统改变了荔枝园的管理模式。这一系统集成大疆无人机巡检与AI视觉识别技术,通过厘米级三维建模、云端智能诊断和动态农事决策,无人机全程参与飞防保花保果工作,2000亩荔枝园仅需5人即可高效管理。桂鸟农服—滴滴打药平台创新了农业植保服务模式。它基于AI调度算法与北斗定位技术,开创了农业植保供需对接的新模式,支持3公里内精准派单以及小地块拼单服务。平台年均服务果园面积超过15万亩,有效降低了用药。同时,灵山荔枝数字孪生平台构建了荔枝产业的全链路闭环,融合3D建模、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对品种示范园实现全要素数字化映射,能够24小时收集数据,支持远程水肥智能调控、病虫害实时预警以及全流程溯源管理,为区域特色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探索了道路。如今,灵山已构建起覆盖育种、种植、物流、销售的数字闭环,为荔枝产业铺设了通往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化“快车道”。荔枝吊运、桂鸟AI飞巡、滴滴打药等均由无人机完成,这一变革催生的“滴滴飞手”新职业,正带动年轻一代返乡创业。当无人机掠过翠绿的荔枝林,当冷链车满载鲜果驶向远方,灵山县正用科技创新阔步走向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未来。
来源:《当代广西》2025年第15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