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助学,温暖同行——灵山县志愿者协会2025暑期慰问行动获自治区媒体关注
盛夏走访,温情入户今年暑假,灵山县爱心志愿者协会如期开展了一年一度的暑期慰问活动。8 月 20 日至 26 日,八个慰问小组分赴灵城、佛子、石塘、烟墩、平南、旧州、陆屋、武利、丰塘等多个乡镇,为受助孩子送去物资、助学金与真诚的关怀。
慰问不仅是一次物质的帮助,更是一场心灵的交流与善意的双向奔赴。8 月 24 日中午 1 点多,一组志愿者抵达高中学生李某家中时,李同学已于一小时前去了学校。正当志愿者准备说明来意,他的妹妹拨通了哥哥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李同学略带腼腆却真诚的声音:“我做了凉粉给大家解暑,希望你们能收下我的一点点心意。” 一旁的李妈妈眼眶微红地补充,孩子记着往年慰问组的到访时间,知道这几天会有志愿者来,所以每天早上都会早起做一盘凉粉静静等候。“他清楚你们每次来都到中午一两点,也知道你们从不在家里吃饭,总想着做点什么让大家解解暑。” 李妈妈说,李同学去学校前还反复叮嘱她,中午务必守在家中,若志愿者来了,一定要让大家收下这份心意。
志愿者们看着桌上黑白红等多彩晶莹的凉粉,指尖触到碗壁的微凉,心中却满是滚烫。这份提前多日准备、藏着细心与感恩的 “解暑礼”,成了盛夏里最动人的牵挂。志愿者们详细了解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近况,及时更新帮扶信息,而这样的暖心瞬间,更让助学行动多了份双向的温暖与力量。
受助自强,见证大爱
在众多受助孩子中,来自丰塘镇陆同学的故事尤为感人。如今已是一名幼师实习生的她,通过书信表达了对多年来帮助她的爱心人士的深深感激。从一度迷茫自卑,到如今自信阳光、获奖学金、做志愿者、担任活动主持,她的蜕变正是协会 “助学更要助心” 理念的最好体现。她在信中特别提到吴行新叔叔、林霞姐姐、周医生等爱心人士对她和弟弟妹妹们的长期帮助 —— 不仅是经济上的支持,更是精神上的陪伴与引导。一句 “好好读书,家里有我们”,成为她前行路上最坚实的底气。
媒体关注,志愿踊跃
本次慰问活动还得到了自治区电视台的关注和报道。记者跟随志愿者一同入户,真实记录下爱心助学的温暖场景。协会多年来坚持 “一对一” 助学、精准帮扶困境儿童的做法,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与赞誉。
志愿者们踊跃报名,积极行动。他们中有的来自灵山本地,也有的特地从钦州市区赶来。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也有多名大学志愿者,大家统一着装、严守纪律,在组长的带领下高效、有序、安全地完成本次慰问任务。
携女行善,慷慨捐赠
活动中,很多家长是带着自己的小孩一起来参加活动的。来自钦州市区的檀大哥尤为令人感动。他不仅亲自参与走访,还带着女儿一同前来,让孩子在公益实践中学会爱与付出。他和女儿一起还精心为受助孩子准备了学习礼物,并慷慨捐款,以实际行动支持协会的助学事业。
正如陆同学在信中所写:“你们就像灵山的太阳,照亮了我,也照亮了很多像我一样的孩子。” 每一份善心,都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希望的种子;每一次陪伴,都在默默推动改变的发生。
爱心传承,主动让助
陆屋镇女孩谢同学自小学起接受协会资助,今年她成功升入职校,开启了人生的新阶段。慰问期间,她激动地向志愿者表示,入读职校后,通过学校补助等渠道,基本可以解决生活与学业开支,她主动提出:“请协会停止对我的资金资助,把这些钱留给更需要的弟弟妹妹吧。”
但她同时真诚地希望,志愿者们还能像从前一样常来看她,“我更需要你们的指导和陪伴。” 这句话让在场所有志愿者动容。
01据志愿者回忆,刚开始接受帮助时,谢同学连头都不敢抬,几乎不敢与人对视,性格非常内向胆怯。但这些年,在志愿者持续的关怀和鼓励下,她逐渐打开心扉,学会沟通与表达。如今,她不仅主动为志愿者搬凳子、倒水,还能自信地分享自己的近况与未来的规划。
她的转变,不仅是经济上的减负,更是心灵上的成长;她的主动 “退助”,更是一份爱的反馈和善意的循环。
灵山县爱心志愿者协会将继续秉持 “你做一点,我做一点,世界更美好一点” 的宗旨,汇聚更多社会爱心力量,帮助更多困境儿童走向光明未来。也欢迎更多爱心人士加入我们,一起为孩子们的成长点亮一盏灯。
️ 愿爱不息,光明常在
来源:灵山县爱心志愿者协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