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家姑娘 发表于 2025-9-3 17:46:04

300多人携土制“网炮”,与日军血战3昼夜,这个村庄用血肉之躯守护家园......

本帖最后由 晚家姑娘 于 2025-9-5 18:01 编辑

抗日战争时期,广西各地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无数村庄涌现出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他们以血肉之躯保家卫国,其精神是镌刻在土地深处的集体记忆与基因。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本报推出“八桂烽火·法治传承——走进抗日记忆的村庄”系列报道。我们将追溯峥嵘岁月里的英勇抗争,聚焦这些村庄八十年来,特别是新时代如何将抗战精神转化为法治动力,推进乡村振兴,实现村容村貌与文明建设焕新、产业兴旺和平安和谐,走出一条红色基因与绿色发展相融的奋进之路。敬请关注!

八桂烽火·法治传承——走进抗日记忆的村庄系列报道之八
镇南村:烽火记忆照亮法治乡村新政程


秋日的阳光洒在灵山县太平镇镇南村的泗峡坳山岗上,满山的青翠被染成了一片柔和的金色。

84年前,这里硝烟弥漫,一场气壮山河的泗峡坳阻击战在此打响。如今,战火早已散去,烈士纪念碑静静矗立,武扬亭的楹联在风中低语,仿佛在讲述这个村庄从烽火岁月走向法治振兴的壮阔历程。

初秋时节,记者走进这座承载抗战荣光的村庄——镇南村,倾听历史的回响,解码它在84年沧桑巨变中传承的精神基因与写就的时代答卷。

太平镇退休干部何理辉向党员干部讲述抗战故事。

01、英烈精神根植血脉

1940年1月,寒风凛冽,日军近卫师团樱田武旅团2000余人进犯太平镇,企图支援昆仑关战场。地势险峻的泗峡坳,成为阻击敌人的屏障,也铸就了一处永恒的历史坐标。
何林领导的灵山青年抗日游击队迅速响应,协同驻军发动群众破路毁桥,顽强抗击日寇,战斗中涌现无数英雄壮举——
镇南村古镇共同队的黄允梅、黄允宪兄弟,仅凭一支“单响”枪死守石材岭,子弹用尽便以石相搏,坚守阵地。太平、旧州等地自卫队300多人携土制“网炮”赶来支援,铁砂散射重创敌军。村民杀猪煮粥,冒着枪林弹雨,将食物送往火线。一位青年送饭途中扁担被子弹击断,仍手提粥桶继续前行。
据介绍,泗峡坳战役历经三昼夜血拼,共毙敌340余人,伤80多人,缴获大批武器,彻底粉碎日军增援计划,沉重打击了敌人的气焰,为灵山抗战史写下光辉一页。
8月7日,记者在泗峡坳看到,昔日的战场已层林叠翠、宁静肃穆,墓园内烈士墓凝重庄严、鲜花犹盛。武扬亭柱上“武勇羡知兵卫国救民御侮正凭君死守,扬威同杀敌冲锋陷阵凯歌殊愧我生还”的对联,字字千钧,读来依旧凛然生威。


墓园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让英烈情神深植于镇南村人乃至每个灵山人的血脉之中。
每年的清明时节,附近的村民都自发来这里扫墓,缅怀先烈们。太平镇镇南学校,每年都组织全校师生前往墓园,开展扫墓和爱国教育活动。
镇南村年过七旬的黄长宗,其祖父黄允珍曾是自卫队员。20多年前,黄长宗在距离烈士墓不远的地方,承租了村里的一大片土地种树。20多年来,他坚持义务清扫,默默守护英灵。“我们年年都祭扫烈士墓,不能忘记他们,也不能让他人破坏。”黄长宗朴实的话语中,深藏家国情怀。
1982年,墓园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更是市、县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些年,灵山县越来越多人来此扫墓,接受红色教育。”太平镇政府一工作人员介绍。

02、红色基因赋能乡风文明


走进镇南村,村庄干净整洁,村民生产生活秩序井然,处处洋溢着和美乡村新气象。
84年岁月流转,镇南村英雄的故事愈发熠熠生辉,转化为镇南村乡风文明和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我们要接过先辈的精神火炬,照亮镇南村发展的新征程。”村党支部书记黄志勇语气坚定,道出了全村上下的共同信念。
传承,体现在自强不息、追求进步的日常之中。
镇南村重教尚学,村里先后有4人考入北京大学,每年都有大批学子金榜题名。以黄长宗家为例,他的7个子女中,有6人考上大学,小女儿正在南京大学读研。
文明乡风是基层善治和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近年来,该村大力推进移风易俗“五个统一法”(统一操办规模、统一宴席标准、统一服务队伍、统一礼金上限、统一监督管理),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将乡风文明工作纳入村规民约等制度管理范围。“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攀比浪费风气不存在,大家都崇尚节俭,拒绝高价彩礼。”87岁的老党员、老支书黄允升党龄逾50年,他告诉记者,这正是抗战精神中自强不息、追求进步的当代写照。对比今昔,黄允升由衷感慨,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目前,村“两委”在村庄生态宜居和村民文明幸福上下功夫,不断推动农村“软环境”与“硬环境”同步发展,引领和美乡村建设新风尚。
团结互助、邻里和睦是镇南村的另一张名片。今年上半年,该村仅发生3起小纠纷,都在村干部调解下顺利化解。
共同队83岁的黄叶才,其父正是英勇杀敌的黄允宪。他秉承父亲勇于斗争的精神,敢于打拼,从事农资买卖数十年,始终坚持诚信经营、不售假劣。
“村干部担当尽责,办事公道,治安非常好。”黄叶才对村中治理赞誉有加。“有好几个晚上,店里忘记关门,我就上楼休息了,第二天起床下楼发现,物品安然无恙。”黄叶才告诉记者,村里的治安这么好,村民深感幸福和骄傲。

03、治理有效绘就振兴画卷


步入新时代,镇南村“两委”深刻意识到,传承红色基因既要铭记历史,更需将其转化为发展治理的实际行动。
注重法治与德治相结合。镇南村通过张贴海报、发放资料、广播和网络等多种形式,开展平安建设和反诈、防火等宣传,覆盖群众7000余人次,不断增强村民法治意识和安全观念。
今年以来,全村设立防火检查站10个,组建专业扑火队5支,配备防火物资百余件,开展巡查200多次,消除火患21处。修订防汛预案,组织应急演练4次,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发布预警30多条,成功应对3次强降雨,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的根基。近年来,镇南村大力改善村里道路交通,2024年硬化新跃队、六益队两条水泥路。今年6月,该村又启动了新跃、共同两村饮水工程。“该工程年底建成通水,将大幅提升村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黄志勇说。
产业振兴是乡村发展的关键。镇南村在稳固农业基础上,积极拓展新路径。2024年引进养蛇产业,预计明年收益。村里也不乏创业成功回报乡里的典范。村民黄宗杰创办大富烧鸡连锁企业,带动百余人就业,捐资安装路灯、资助教育、购置办公设备与防疫物资,成为致富带头人与公益榜样。
84年沧海桑田,镇南村这座英雄的村庄,正以法治为笔、以实干为墨,在八桂大地上续写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的时代华章。

见《广西法治日报》2025年9月2日头版。


来源:广西法治日报


lzl 发表于 2025-9-4 17:54:09

串改历史,太平的游击队怎么变成何林领导的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300多人携土制“网炮”,与日军血战3昼夜,这个村庄用血肉之躯守护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