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新风润人心——解锁第七届“全国文明村”灵山县石塘镇苏村的文明密码
走进灵山县石塘镇苏村,这座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里,村道干净整洁,一幅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墙画映入眼帘,靓丽抢眼,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文化气息沁润人心,芬芳扑鼻。
2025年,苏村获中宣部授予“全国文明村”称号。从古老的建筑到淳朴的民风,从蓬勃发展的产业到日益完善的乡村治理,如今的苏村正以文明为笔,绘就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乡村振兴画卷,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大步迈进。
党建引领——夯实文明根基
行走在古朴的村道上,道路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有序,不时遇见村民拎着垃圾出门,放到指定的垃圾箱里。房屋前、树荫下,聊天的村民热情地向记者打招呼,让人只觉如沐春风,心情舒畅。如此淳朴的民风,正是石塘镇坚持党建引领,深度耕耘文明建设的生动注脚。“乡风是检验石塘镇‘全国文明镇’的定盘星。石塘镇持续厚植文明底色,建立‘党委统筹、政府主导、村委牵头、群众参与’的架构,统筹调配各类资源投入到文明村的创建工作中。”石塘镇党委书记李明说,该镇整合多方资源,先后在苏村建成自治区首个村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灵山县石塘镇苏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聚焦“一老一小”群体的核心需求,开展各类传承弘扬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等活动。
该镇还深化党建与乡村治理的深度融合,激发群众主动参与文明创建的积极性,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将文明理念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村党总支部充分利用 ‘三会一课’‘两日一争’等组织生活,不仅开展党内常规学习,还创新性地融入文明村规民约、文明创建知识等内容,组织党员服务队走村入户宣传。”苏村党总支部书记覃志成说,该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让群众参与进来,共同修订村规民约,利用村里的红白理事会,监督婚丧简办,限定礼金标准,并设立“道德红黑榜”,评选“星级文明户”等典型,让文明理念在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可见可感。同时,由党员干部带头自觉抵制红白喜事讲排场、比阔气、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并以文化课堂、文艺惠民晚会、“我们的节日”等形式开展党风廉政、乡风文明、民风家风等主题宣传活动,树立文明新风。
文化传承——焕发古村新韵
苏村文化底蕴深厚,明清风格的刘氏古建筑群规模宏大,七座镬耳楼气势恢宏,是岭南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青石铺就的巷道洁净如洗,高大的青石柱,撑起宏伟的建筑。建筑中的石雕、木雕、陶瓷、浆塑及彩绘等装饰精美绝伦,这些珍贵的文物无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古建筑的保护不能只依靠政府来做,作为刘氏年轻一代要主动扛起责任,保护和利用好先辈留下的文化遗产。”村民刘世海说,近年来,他带头组织和发动年轻人,清理古建筑内的垃圾和杂物,将古建筑的厅堂改建成茶室,在院内栽种花卉、安装灯盏,把庭院打扮得精致起来,吸引更多游客到苏村参观。
石塘镇还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投入300万元对苏村进行改造升级,拆除苏村古建筑内的危房,用仿古砖铺设建筑群内的天井约900平方米,建造观景台、凉亭,修缮古建筑外观,让古建筑群重焕生机。依托古建筑群,苏村积极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净化、亮化行动,将原本400多平方米的废旧墙面改造成公益性墙画,营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文化氛围。如今,苏村古建筑群旧貌换新颜,2024年接待游客超过1万人次,成为乡村旅游热门目的地,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诚信为基——培育文明乡风
在苏村,无人菜市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从20世纪90年代起,这里便自发形成“不见摊主,自助购买”的模式,30多年来菜钱分文不少,成为当地民风淳朴、文明成风的生动写照。“石塘镇以‘文明菜市’为抓手,全力打造诚信苏村品牌。投入4.6万元对无人菜市进行升级改造,优化摊位设施和布局,在周边墙体绘制精美的诚信主题墙画,将其打造成诚信文化宣传阵地。”李明介绍,通过深入挖掘本地名人佳话遗风,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还延伸推出诚信家庭、诚信商户、诚信课堂等系列文明品牌。苏村结合村内历史文化,深入挖掘刘氏家族重教育、讲诚信的优良家风家训,积极打造“榕树讲堂”“古宅讲堂”诚信教育基地,重点针对未成年人,持续加强未成年人的诚信教育,使诚信之风在青少年中传承、弘扬,代代相传。
2024年以来,苏村以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为教育基地,开展诚信教育活动32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诚信文化”系列宣讲活动180多场次,将本地优秀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融进群众日常生活。此外,该镇还将诚信理念融入社区治理和村民生活。每年评选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并将荣誉奖牌张贴在其家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积极性。2024年以来,开展40多次志愿服务活动,惠及3000多人次,营造出“人人争先、户户争星”的浓厚氛围,涵养好诚信文明新风尚的土壤。
产业发展——助力文明腾飞
产业兴旺是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石塘镇立足苏村自然生态禀赋,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之路,促进产业与生态融合。该镇深耕石塘香米、东安八角、镇安生态鱼、麻竹笋等特色产业,构建“农户+基地+合作社”发展模式,形成产销一体化机制,延长农业产品产业链价值链。农产品不仅走向各地市场,还通过深加工提升附加值,增加村民收入。苏村合理利用好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条件,因地制宜发展沃柑、茶叶、水稻、甘蔗等产业,进一步完善产业道路。同时,响应灵山县“中国淡水鱼苗之乡”产业发展政策,建成苏村淡水鱼苗场孵化场,进一步发展多元化集体经济,助力产业经济再上新台阶。乡村旅游也成为苏村产业发展的新亮点。苏村依托古建筑群、化龙湖等自然人文景观,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开发乡村旅游线路。游客来到苏村,不仅能欣赏古朴典雅的古建筑,还能漫步化龙湖畔,感受田园风光,品尝地道的乡村美食,体验农事活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等相关产业的繁荣,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共享文明创建成果。
来源:钦州发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