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白海豚生活家园
三娘湾至犀牛脚一带海域是素有“海上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白海豚的重要繁衍栖息地。近年来,钦州市渔政执法部门陆续发现一些渔民在三娘湾至大风江口一带海域进行花蛤螺非法养殖,导致所在海域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对栖息在此的野生中华白海豚造成威胁。钦州市委、市政府对保护中华白海豚保护工作高度重视,今年3月8日,钦州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开展非法用海养殖花蛤螺、电炸毒鱼等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的通告》,要求对非法养殖花蛤螺行为必须坚决给予打击、取缔。市打击非法用海养殖花蛤螺、电炸毒鱼违法行为工作领导小组经过半年的清理整治之后,三娘湾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明显好转。9月至10月中旬是花蛤螺最佳育苗期,为巩固打击成果,钦州市海洋局、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制定了《钦州市2013年9-10月份打击非法用海养殖花蛤螺巡查监控工作方案》,抽调人员组成定点值班组、码头监控组、机动巡查组、海上巡查组、流动监控组等,对各自所在地村委管辖范围内的非法养殖花蛤螺情况进行监控,并对村民进行调查走访,一旦收到有运输、装卸、投放花蛤螺苗的情报,立即前往现场处理,同时出动宣传车每天到各个沿海村委进行宣传,海上派出快艇不定期进行巡查,确保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制止投放花蛤螺养殖的行为。据了解,今年上半年的清理行动过后,一位苏姓养殖户在沙角海域继续养殖清理行动之后剩余的花蛤螺,钦州市海洋局、市水产畜牧兽医局等部门发现此情况之后,于9月25日联合海洋、水产、边防、南区政府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共同处理此事,经多方约谈、教育,该养殖户表示愿意在政府部门的监督下,自行组织船只清理非法养殖的花蛤螺。“非法养殖花蛤螺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极大,在育苗期间,大约每隔5天就要投放一次农药,持续几个月,对海洋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会造成极大的破坏。”中国海监钦州市支队执法科负责人罗旋表示,如果不加以打击、取缔,将严重威胁到中华海豚的繁衍生息,对钦州市的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灾难性影响。据悉,在9月16日、24日、25日三天的时间里,苏姓养殖户在海洋、水产部门的监督下对养殖花蛤螺的场地进行了清理,共清理非法养殖花蛤螺面积约300亩,清理各类养殖物(主要是花蛤螺和红螺)共计3000余斤。“我们将按照钦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落实巡查监控方案,严厉打击非法养殖花蛤螺行为。”钦州市海洋局副局长陈同茂表示,将彻底杜绝钦州市的非法养殖花蛤螺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陈妮){:soso_e142:}{:soso_e142:} {:soso_e10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