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鱼真甜!” 芳兰村家家户户养起生态鱼
“这里的鱼真甜!”芳兰村家家户户养起生态
本报灵山讯 (记者 江洪作 通讯员 庄济玮)“这里的鱼真甜,回味无穷!”南宁黄老板品味过后高兴地说:“要不是事先预定,今天我也不会买到这样10多公斤重的草鱼。”灵山县佛子镇芳兰村是革命老区,也是国家级扶贫村。近年来,在市、县、镇三级的扶贫下,通过优惠政策和技术指导,全村群众实行小水窝养鱼,年产量12.5多万公斤,总收入600多万元,走出了一条养鱼致富之路。
芳兰的水源,都是来自海拔600多米的“佛子顶”,由于山高险峻,树木葱郁,这里的水四季长流,而且清甜干净。该村的村民借助地势,在山涧挖上小水窝养起了鱼。记者看到小水窝就如梯田一样,小水窝从高处往低处排列。小窝大约半分地,分布在流水两旁,开了两处口,一处接上流水,一处放下流水,充分保证了活水长流。“别看窝那么小,这里养的可都是大鱼,小的一般都有5公斤,大的达11公斤多。由于市场供不应求,很多外地人不远千里驱车来到芳兰购买草鱼,现在每公斤卖到50元左右。”村支书颜发祖指着小水窝说。“能养这么大的鱼,都给鱼喂些什么?”记者越发好奇地问着。“山里的草,地里的菜。”颜支书随手又扔一些菜到窝里,接着说:“我们这里的草都是野生的,菜也是农家肥种的,都很生态环保。”
近年,通过上级部门资金和技术扶贫,芳兰鱼越养越大,越养越多。依靠远程教育,借助专家技术指导,通过考察学习外地经验,结合自身的资源探索,芳兰的养鱼技术逐渐科学化、高效化、规模化。目前,芳兰村养鱼480多窝,每窝能养殖30多条,家家户户都养起了生态鱼。
来源:钦州日报 2013年11月20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