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灵山农妇成钦州人体器官捐献第一人
晨报消息 她爱好文学,心性善良。她年仅37岁,却因意外离开了这个世界。她的离开,却又是那么与众不同。她,就是钦州市灵山县沙坪镇的黄凤庆,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如果不发生意外,她现在应该在家做饭,照顾三个年幼的孩子,静候丈夫的归来。如今她虽然离开了,但却给他人带来了新生,带来了希望。3月2日,她捐献的两个肾脏、一个肝脏和一对角膜顺利摘除。这是我市首例人体器官捐献。上山摘菜 突生意外2月24日下午,黄凤庆像往常一样爬上山坡摘菜,丈夫方明远抱着小孩在房前玩耍。但刚爬上山坡的黄凤庆却突生意外。“砰”的一声,黄凤庆从山坡上摔了下来,而且更不幸的是头先着地。意外发生后,丈夫方明远第一时间把妻子黄凤庆送到了沙坪镇卫生院,接着又转到了灵山县中医院。虽然被暂时抢救过来,但黄凤庆却已经处于脑死亡状态,只能完全依靠呼吸机和药物维持生命。“她还跟我说‘明年一定要把前面的房子建起来,那样我们的生活就好了’,但现在人怎么说没就没了呢?”方明远脸上掩饰不住的悲伤。他告诉记者,他平时都在南宁等地打工,妻子黄凤庆在家务农和照顾小孩。善良贤惠的妻子,把里里外外都收拾得妥妥当当。结婚10年,妻子跟着他过着节俭的日子,但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而是用心经营好这个家,精心照顾着三个年幼的孩子。现在,这个家刚准备迎来好生活,她却不在了。器官捐献 给人新生在妻子弥留之际,方明远并没有一味沉浸在悲伤中。他还想着妻子生前提到的心愿——捐献器官。有了想法,也有行动。对人体捐献器官一无所知的方明远,找到了妻子重症病房的医生,表达了捐献器官的想法。“被深深的震撼了!”这是听到方明远想法后,医护人员的第一反应。通过医护人员的帮助,方明远与区红十字会取得了联系,了解到人体捐献器官的程序后,他找到了自己的大哥大嫂,说自己想替妻子完成遗愿——捐献器官。“对他的想法我们也支持。”方明远的大嫂对记者说,方明远把他的想法跟家人商量后,家人都表示支持他,同时,也让他去征求妻子家人的同意。得到家人同意后,方明远又赶到了妻子黄凤庆的家里,经过沟通,妻子的家人也同意了他的想法。3月2日凌晨5点多,经过定点摘除和植定点医院专家的努力,黄凤庆捐献的两个肾脏、一个肝脏和一对角膜顺利取出。据悉,黄凤庆的肝脏和两个肾脏将让3位受捐者重新获得延续生命的希望,一对眼角膜也将让两位患者重见光明。丈夫心声 我也捐献3月6日上午,记者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黄凤庆的家中,见到了黄凤庆的丈夫方明远。“这也算是完成了她的心愿。”坐在沙发上的方明远翻看着妻子留下的日记,小心翼翼而又温柔的触摸着相片上妻子的脸庞,声音哽咽。他说,他们夫妻虽然都只有小学文化,对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但很早以前他们就从电视上知道了人体器官捐献,两个人还时常就捐献的问题讨论过,也有一致的想法。“我以后如果有机会,也会像我老婆一样,捐献器官,救人新生。”“我的最爱是文学”、“三十几年了都没做过什么贡献”……翻开黄凤庆生前的日记,娟秀的字体为我们掀开她内心世界的一角。就是这样一位只能从电视和书本上了解外面世界的农村妇女,孜孜不倦地汲取着“文化营养”,心中却装着如何对社会做出贡献。如今她离开了,丈夫方明远完成了她的心愿。因受着她的影响,跟上她的步伐,“以后我也捐献。”屋内,黄凤庆和方明远的小儿子正依偎在还没从伤痛中走出来的奶奶怀里,大女儿和二儿子正在看着电视。也许现在他们还不知道他们妈妈的行为意味着什么,但也许从他们懂事的那一天起,他们就会为妈妈的善举而感到自豪。截至记者发稿时,黄凤庆捐献的两个肾和一个肝脏已经成功移植到了3位病人的身上,延续了他们的生命;而一对角膜正等待需要的病人,带给他们光明。
感动,。。。。:'( 真是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无言感动中 很值敬佩,如果是有偿的,可以改善家人生活差不多,无偿捐献,患者天价去买,最黑的还是医院! 很值敬佩,如果是有偿的,可以改善家人生活差不多,无偿捐献,患者天价去买,最黑的还是医院! 她的大爱无边,为他人有需要付出了无限的大爱、、、为她感恩、、、、 令人感动和敬佩,这个世界总有一些爱心的传递,感染着你我!或许该怎样适当的回报这个社会,是许多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博爱博爱。。。 eiwa 发表于 2014-3-11 19:35
很值敬佩,如果是有偿的,可以改善家人生活差不多,无偿捐献,患者天价去买,最黑的还是医院!
这就是现实,一边是无偿捐献,一边是高价换上去 医院赚的满满的,捐献者赚的只是表扬没有一点实际的! 一边是捐赠 一边高价 有点不合逻辑,希望早早立个法既能防止贩卖器官又能让捐献器官者得到相应补偿
eiwa 发表于 2014-3-11 19:35
很值敬佩,如果是有偿的,可以改善家人生活差不多,无偿捐献,患者天价去买,最黑的还是医院!
国家禁止买卖,所以有偿是违法的。。
smkey 发表于 2014-3-12 14:45
国家禁止买卖,所以有偿是违法的。。
禁止买卖,所以只能无偿捐献,患者又要天价去换,公平么?最暴利的就是医院了。对于捐献者除了个表扬有什么用,亲人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基本保障都没有,国家为什么不给这样的一家庭一定的补助?说到底还是相关政策不够完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