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知书 发表于 2014-7-31 19:37:03

县环卫所服务群众实录

县环卫所服务群众实录

扫帚把把画美丽点滴小事见精神
――县环卫所服务群众实录    清晨五点,美丽的六峰山下,人们还在酣睡中,大街小巷中不时传来扫帚的“沙沙”声,那是环卫工人们在清洁的声音。
  5:00至21:00,每天16个小时连续不断的工作,县环卫所的工人们竭诚为群众服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环卫工人,辛勤的汗水换来了荣誉和群众的赞扬。据悉,该所几年来多次获得钦州市“工作先锋号”、“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县里的荣誉,更是多得连他们自己都数不了。
  扮靓“自己家”
  当太阳升起,阳光洒满荔乡时,我县300名环卫工人,已经把街道扫得干干净净,街边的垃圾桶、小区的垃圾箱已经清理一空。
  在别人的眼里,环卫工是又累又脏工资少的活,劳力壮夫妇却妇唱夫随,风雨无阻,任劳任怨,20年的寒来暑往,坚守着这个岗位。
  54岁的劳力壮负责收集居民的生活垃圾,所负责的片区至少4000户人家,遍及县城每个角落。开着载有上千斤垃圾的保洁车,每天至少要跑五六趟。妻子闭树开,主动要求负责清扫许多清洁工都不愿意打扫的城畔街,她觉得扫哪都一样。
  李开琴,27岁起就进入环卫所工作,青春又美丽,是当时一线清洁工人中最年轻的一个,曾荣获自治区和钦州市劳模称号。
  “干一行,爱一行”,正是对李开琴同志最贴切的写照。只见她清扫路面时,横着扫把密密地扫过去,不放过任何过蛛丝马迹;清扫花坛时,精心爱护花木,不放过隐藏的烟头纸屑;清除积水时,尽量压低扫把,防止飞溅,做到兼顾路人……
  憨厚的她,只说了一句:“我们都是灵山人,灵山是我们的家,扮靓自己家,义不容辞。”
  平日里,县城清洁工人们每天至少清理150吨垃圾,节假日,垃圾量超过200吨。
  劳动量之大,令人惊叹,他们却说:“我们每天都这么干,没觉得有什么。”
  决战“威马逊”
  7月19日,“威马逊”袭击了灵山县,县城许多地方受损,许多树枝被刮断,树叶掉满了地。如果树枝树叶冲进下水道,不仅影响雨水排泄,还会造成堵塞,形成内涝。市容小组的苏艳莉和清洁工共80多人,冒着狂风暴雨,穿梭在各条马路,与工人一直清扫断枝残叶,然后由12吨装的压缩车压缩运走。
  身,湿了,没人顾及;伞,吹翻了,无人去理会;风雨里落下的树枝随时可能将她们击倒,没有一个退缩。
  那天,在六峰路、江滨二路和体育馆,就清理了四车树枝树叶和垃圾,整整48吨!
  20日,台风过去了,雨小了,为防止灾后疫情,苏艳莉带着市容小组巡查了江南路大花坛至鲤鱼桥路段、江北路灵中路口至209路口,清理了路段中全部垃圾箱的垃圾和路上的树枝、树叶。
  周创茂,车队队长。“威马逊”袭来,他接到电话说填埋场被淹了,抽水泵也被淹得出现了故障,无法抽水,垃圾车根本进不去。
  周队长冒雨来到距县城5公里外的峰子岭填埋场,稍为查看后,他跳进水里,摸索着找到抽水泵,扛到高处,和工友修好了水泵,又只身扛着放回到水里。看着水位慢慢地低落下去,周队长才离开填埋场。
  献出“一点力”
  “风里来雨里去,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毫不夸张地说,清洁工们简直是用生命来工作!”苏艳莉说。
  今年1月13日,13点多,苏艳莉正准备休息一会,一个陌生人的电话打了进来说,在江南路汽车南站路口红绿灯那里有一位环卫工人被车撞伤。苏艳莉立即赶到出事地点,但人已经送到中医院。苏艳莉又赶去中医院,才知道是工人黄祥英,通知她的家人后,一直陪着她,边等待她的家人到来,边联系了保险公司,离开时已是下午16:30。
  “威马逊”过去了,周创茂却重感冒住进了医院,笔者采访时他还在医院打点滴。“我只为灵山的建设献出那么一点力,没什么值得写的。”朴实的语言正如他人一样。
  而清洁工被撞或其他意外受伤并不是第一次,据统计,2014年上半年就有12次共12个人受伤。
  肉体的受伤,也许会很快过去,精神上的折磨,却让人难以承受。
  被歧视性地称作“垃圾佬”“垃圾婆”是司空见惯的,而收取几块钱的保洁费人们不理解,备受人们的谩骂和责难也时有发生。
  “上个月一个晚上,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前的烧烤摊,有一个摊主拿起一盆脏水就泼,还好躲得快。”苏艳莉笑呵呵地说。
  正是这样一个一个献出“一点力”的人,是他们一帚一帚扫出了美丽灵山,那穿梭于大街小巷的红马褂,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莫远飞 陈静)

来源:灵山政府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县环卫所服务群众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