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知书 发表于 2014-9-17 15:47:32

[园丁风采] 杨静:给山里的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

      杨静:给山里的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
    我县武利镇大沙小学教导主任杨静,38岁的她在三尺讲台18年,给山里的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孩子们走出了大山,走进了城市,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佼佼者。而她却在大山之间辗转,从望坪小学庙凸分校到大沙小学,哪里需要到哪里。
    2013年荣获“八桂优秀乡村教师”称号,2014年荣获钦州市“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发表各类国家级、自治区级论文……使她成为大家心中最美的乡村女教师。    教学:没有笨学生,只有好方法
    又是一年毕业季,杨老师在成绩单上找到了陈曼玉的名字,上面赫然写着数学87,语文95。杨老师欣慰地笑了,脸上露出两个美丽的小酒窝。
    往事一幕幕。刚到大沙小学不久的一天,陈曼玉拿着只考了25分的测试卷含着泪对她说:“老师,数学太难了。我不懂怎么学。”“你那么聪明,老师有信心教会你!”一句话让陈曼玉的眼睛亮了起来。
    课后经常有留下来辅导的学生,陈曼玉就是最常见的一个。路程问题不懂怎么办,杨老师找来两个学生扮演两辆行进的汽车,将数学问题“演”了出来。陈曼玉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成绩从30分到60分再到80分,性格也开朗了许多。
   “把学生留下来辅导是常事,几乎天天都看到他们‘表演’数学题,像在做游戏。”同事颜清老师说。就是这种“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拓展应用”的创新方式,使多少学生重获了学习信心,也使她成了教师战线的领军人。    关爱:孩子们没有缺点,只有特点
    2003年,当得知望坪小学庙凸分校因位置偏远、路难走而无人愿意任教时,杨老师主动请缨。去学校的路上有一半路程是田间小路,很多时候她的“小电驴”都是在群众的帮助下才能推过去。
    在望坪小学庙凸分校曾有家长抱着“自暴自弃”的态度,把孩子送到杨老师身边。因为迷上网络游戏,不肯学习,成绩一直都是20来分。有位老师被气得将其课本丢出窗外并放下狠话“你以后不用来学校了!”。
    但是,杨老师没有放弃,怀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决心和这位同学在电话里聊了将近一个小时。最后学生哭着说:“老师,我好好上课,不再上网了!”了解到这个孩子在单亲家庭里长大,杨老师给与慈母般的关爱。不到一年,这个孩子成绩提高了,懂事了。看着孩子的变化,家长经常给杨老师打电话,言语间是说不尽的感激。
    “她教学生啊,很有耐心。我们下午的5点下班,她却另定个6点半的下班时间。这些时间都用来辅导学生。”莫奕萱老师说。
   接手任何一个班,杨老师都和学生们一路同行,用爱的方式帮助每个学生成长,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家长们对杨老师竖起了大拇指。    坚毅:坚守八年惊现科研新成果
    在庙凸分校,9个老师同挤20平方米的办公室。杨静为了教学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一呆就是8年。杨静的爱人埋怨说:“娶了这样的老婆,真的不情愿了,就知道工作。”
    条件虽艰苦,但杨老师带领着大家开展搁置已久的教研活动,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领着同事走出去,到别的学校去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组织同事一起开展从没有过的课题研究……
    不懈的努力改变了学校学风涣散、教风松散的面貌,教学成绩一个学期比一个学期好。2012年,庙凸分校在武利镇近30所小学中排名前六位。在灵山县教育系统里堪称奇迹。
    而杨静本人也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共有《数学课如何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课堂中促使学生厌学的因素及解决对策》等8篇论文在全国、区、市级别评比或比赛中获一、二等奖,2013年《课堂中促使学生厌学的因素及解决对策》一文发表于《中国基础教育学刊》并享有著作权,被评为国家级“教育类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八桂优秀乡村教师”;中国基础教育研究院授予“全国基础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钦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标兵等荣誉称号也数不胜数。
    金杯银杯或许都不如学生的祝福让人温暖,“杨老师,注意身体,教师节快乐!”“杨老师,我在泰国呢,教师节快乐......”这样的电话在每年教师节来临之际显得特别多。因为大家心里都住着一个美女老师——杨静。(陈静)杨静在课间给学生辅导杨静在上公开课
来源:灵山政府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园丁风采] 杨静:给山里的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