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知书 发表于 2014-11-14 19:34:49

李钰庆:残疾硬汉的创业故事

李钰庆:残疾硬汉的创业故事

 在旧州镇街上你问李钰庆是谁,估计没有多少人知道。但是你问李十二摩托车,没人不知。他曾经在2004年旧州镇新街规划的时候花二十几万元建起了一栋四层半、占地一百多平米的楼房,从而轰动一时:一个从小因为骨髓炎肢体三级残疾,行动不方便的人,不仅能自食其力,还能创造财富,这太令人惊讶了。
    靠着精湛的修车技术和诚信的经营。十年经营如今已经发展成两间摩托车专卖店,库存两百多辆,年销售额达到两百多万元。现在他又准备投资20万元开拓家电销售业务。但是曾经的辛酸或许只有李钰庆自己最清楚。在问及创业的艰辛,不善言谈的他只是一笑而过不愿多说,在他一旁漂亮的媳妇廖艳芳倒是健谈。
    甜蜜的爱情
  问到当初他们谈恋爱时谁先追求谁,李大哥更是笑不拢嘴。上个世纪90年代初由于家庭贫困,他们年纪轻轻就到广东打工。在工厂工作中,李钰庆虽然脚有残疾,但是有种不服输的精神。经常加班加点,还能想些新的法子把活做得又多又好,每个月领到的工资都是全厂最多的。大家逐渐地对这个虽然腿有残疾、老实巴交、但是特别能吃苦的广西小伙由衷地佩服。来自广西河池的年轻漂亮女子廖艳芳。在佩服中多了一些爱慕的情愫,加上都是广西老乡,两个在外漂泊的年轻人一来二往便走到了一起。
    艰辛的“摩的佬”岁月
    1993年李钰庆和廖艳芳在灵山县民政局领了结婚证。1994年大儿子出生。多了一个人多了一张嘴,上有老下有小,靠着一亩三分地温饱都成问题。那时候开摩托车搭客还很少人,李钰庆东借西凑买了辆9000元的嘉陵开始了“摩的佬”生涯。由于家里离集镇有好几公里的泥路。为了节省油费,也为了接早上从广东回来的客源,他曾经在旧州信用社门口铺一张席子睡了两年。
    两年时间跑烂了两辆摩托车,但是却只能维持基本的温饱。因为跑得勤快,再加上那时候自然村基本上没有修通水泥路。道路泥泞,摩托车经常坏,赚的钱很大部分都用于维修。他回头一想,还不如修摩托车划算。
    勤学苦练修摩托
    由于经常修车,一来二往便和修车老板熟悉起来,当看到老板缺人手的时候,李钰庆毛遂自荐从学徒做起。1994年底在旧州加油站旁修车铺开始学习修车。李钰庆靠着一股韧劲,虚心请教、刻苦的钻研,比常人付出加倍的努力,三年时间完成了从陌生的门外汉到摩托车修车师傅的转变。期间碰到修车难题,已经记不清曾经有过多少次废寝忘食。甚至通宵达旦也是家常便饭。
  1997年有一个机会,老板由于各种原因要转让铺面。李钰庆很想把铺面接过来,但是苦于没有钱。好心老板这几年看着李钰庆这么拼命地为自己做事,决定以一个非常实惠的价格转让给李钰庆。可是自己还是钱不够,东拼西凑总算把钱凑齐,把修车店盘了下来。
  苦尽甘来
  凭借着扎实的修摩托车技术,诚信经营几年修理摩托车有了一定的资本。2004年他凑齐20多万元,买下了旧州镇新街的一栋四层半双铺面的临街房子。开始转行卖摩托车。以前修摩托车时积累的人缘关系,还有自己又会修车,只要在自己店铺买的车,一些小毛病都帮免费处理。所以很多人都乐于在他这里买车。名气越来越大,甚至在附近沙坪镇和陆屋镇,都有人过来买摩托车。今年他在旧州镇又开了一间分店由他的大儿子打理。年轻人不但继承了父辈诚实守信的经营传统,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发挥年轻人头脑灵活的优势,能跟着时势推销不同款式、价格的摩托车,生意很红火,特别是年底经常销售一空。
    采访中,笔者看着事业欣欣向荣、其乐融融的一家,心生无限感慨。李钰庆虽然身有残疾,不等不靠凭着自己的双手,创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来源:灵山政府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钰庆:残疾硬汉的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