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知书 发表于 2014-12-2 07:49:39

说了就算 定了就干 ——灵山县人大常委会评议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周年

说了就算 定了就干 ——灵山县人大常委会评议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周年
核心提示:骂街的少了,点赞的多了;坑洼少了,平坦多了;乱象少了,秩序好多了;路面垃圾少了,道路干净多了;堵塞少了,通畅多了。这是灵山县人大评议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一年后所出现的可喜景象,这“五少五多”见证了人大的监督历程,凝聚了政府的心血。    人大:“不会评了就了,交通管理工作我们‘督’定了”    县城交通堵塞是近年来群众、人大代表所热议和关注的话题。2014年春节,县城车流堵塞,十面围城,再次把这个议题推到风浪尖口。“群众关注的,就是我们要做的。”2013年,县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作为监督重点列入灵山县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同时决定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进行工作评议。    在2013年11月28日的灵山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评议如期进行。与往次常委会会议不同,这次会议上“火药味”特别浓,委员们对县城车辆乱停放、乱掉头,红绿灯设置不合理,在建道路推进慢影响车辆分流等七个方面进行了接连的“炮轰”,让前来参加会议的县政府分管领导以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主官汗颜不已。    如果把这次评议作为打响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监督的第一枪,那接下来便是跟踪监督的深入持久战。正如该县人大常委会联系该项工作的马东生副主任所说:“不会评了就了,交通管理工作我们‘督’定了。”2013年12月,灵山县人大常委会下发关于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审议意见,要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2014年更是紧追不舍,3月,县人大常委会检查组听取县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阶段性整改工作汇报;5月,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进行跟踪督办;8月,协同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开展交通建设和管理工作专题调研;9月至10月,对县政府研究处理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综合评议意见的情况进行跟踪检查;11月21日,县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和表决了《灵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综合评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为了督促交通管理工作的整改落实,灵山县人大常委会的跟踪监督可谓贯穿整整一年,乃至现在,跟踪监督仍在路上。    政府:“治堵疏通,我们一直在努力”    机动车拥有量和机动车驾驶人每年约以15%—20%递增,管辖的公路里程3500多公里,人、车、路的矛盾日益尖锐,交通管理的形势和压力可想而知。“虽然压力很大,但治堵我们责无旁贷。”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分管该项工作的副县长徐光荣显得十分坚定。    在这方面,灵山县政府主要抓了治堵和疏通工作。在治堵问题上,该县投入200多万元用于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改造,对六峰山门前“T”形路口进行了拓宽改造;在主干道标划交通标线20多公里,停车位5500多个,减速带、人行道60多处;设置道路防护栏800多米;安装交通安全标志牌30多块;设置了2座新的交通信号灯。同时规范县城客运三轮车的管理,从今年7月份起,对县城中心区域的六峰路、和平路、燕山路实行三轮车限行管理,规定每天早上7:30至下午7:30,三轮车不能进入限行路段行驶,最近,又把限行区域扩展到了丰江西路和江南大道中段。另外,增设公交线路、候车亭和增加公交车班次,以满足群众出行的要求。在疏通问题上,该县主要是加快环城路和县区内的道路建设。目前,总投资47640万元的荔香大道一期已完成投资3299万元,铺设主车道混凝土1000米及3000多米排污排水管网建,二期工程已完成方案设计及路线放线定位;投资1150万元的海岩路,是连接江南站至六峰西路进城大道的主干道,全长650米,预计明年5月份可以通车;投资7500万元的城北一环路基本完成土地征收,开始前期工作。    这些项目的建设,形成外环畅通,东西、南北贯通的道路枢纽,通车里程达12公里,对促进灵山经济的发展和减轻县城交通压力起到重要作用。    共识:“交通管理,我们永远在路上”“经过一年来,各方面的努力,抓整改、促提高,灵山的交通管理工作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但仍存在‘交通安全设施滞后’、‘联合管理合力未形成’等问题”,县人大常委会检查组副组长、县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工委主任许恒东在报告中指出。    对此,县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以及住建部门也表示认可。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不能单纯靠一两个部门发力,搞“独唱”或“小组唱”就能取得成绩,得形成工作合力,形成“大合唱”,举全县之力,齐抓共管才能打造出好的交通出行环境。目前,该县已相应制订出了宣传联动制度和联合执法机制,相信,县城的交通在相关部门的合力整治下,人行其道,车流其畅的局面将越走越宽畅。



来源:钦州日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说了就算 定了就干 ——灵山县人大常委会评议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