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622|回复: 0

不批捕虐童养母司法须拿捏得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27 16: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日,南京检方宣布,对“养母虐童案”的行凶者李某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一时舆论哗然。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则在微博表态:“反对,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最近颁布的司法解释背道而驰!”
       陈士渠所说的“司法解释”是什么?“不批捕”真的是在放纵虐童吗?
       近年来,一系列的虐童案成为舆论焦点;另一方面,却是《未成年人保护法》所规定的“剥夺监护权”机制,20多年没能启动;司法机关对于家庭暴力往往也不作为。通过舆论倒逼,这一问题被放到了国家议事日程上。去年年底,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民政部等部门出台了长达6000多字的《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意见》对包括虐童在内的未成年人权利被侵害问题,制定了一个条分缕析、分工协调的系统改革方案。在前述《意见》的基础上,今年3月,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等部门又发布了《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这就是陈士渠所说的“司法解释”。
       在目前这个中国未成年人保护实质性机制正在构建的关键时点,发生了这起南京虐童案。它注定将成为探索、检测新机制的契机。
也正因为要系统解决问题,所以,司法机关不能“头痛医头”式地片面强调“严打”。所以,“司法解释”确立的司法介入原则,是两方面的:既强调要积极介入,“依法及时、有效干预”,又要强调司法机关要“尊重被害人意愿”。
        因为,家庭虐童案,往往涉及未成年人成长、亲情纠葛、经济负担等等现实因素,而案发之后,小磊及其生母也多次为“虐童者”求情。就公安机关查明的案情来说,李某虐打小磊还是因为教育方式粗暴,主观恶性与之前的“江宁母亲饿死孩子案”有一定区别。
所以,可以认为检察院认真考虑了虐童者的主观恶性、悔罪态度,也积极听取了被害人的意愿,做出目前“不批捕”的决定。但“不批捕”不代表李某就不受追究了,而只是说她可以被取保候审了。
       其实,这次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机制的改革,最终目的不是“严打”,而是要实现“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司法解释也明确提出“兼顾维护家庭稳定、尊重被害人意愿等因素综合考虑,宽严并用”。
       所以,司法机关要动用司法智慧,既要严肃法纪,又要对小磊的未来负责,最大保障未成年人的利益。其中的火候拿捏,比单纯的“严打”困难得多,这也是司法机关探索新机制的意义所在。 (徐明轩)





来源:钦州晨报

欢迎来到灵山家园网-www.ai03.c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PP客户端|手机版|免责声明|公司简介|公安备案:45072102000519|灵山家园网 ( 桂ICP备19000664号|45072102000519 )

GMT+8, 2025-2-6 17:05 , Processed in 0.11345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