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多家饮用纯净水企业被查出产品不合格,消费者质疑声群起,怎么澄清这桶——
被“搅浑”的饮用水
本报记者李建城李凤仙
你饮的桶装水健康吗? 本报记者 赵冠雄 摄
侯志伟万万没想到,因为样品送检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疏忽,他苦心经营一年多的八寨山泉,成为网络热炒的“问题山泉”,日销售量从2000桶急速下降至一半,还有消费者不断打电话要求退订和补偿。而这一切,仅因抽检样品的“菌落总数”不合格。
5月4日,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一份颇具冲击力的报告——《2015年第一季度食品生产监督抽检不合格企业名单》,在这份名单中,饮用纯净水成为“重灾区”,共有30个品种的饮用纯净水不合格,其中,钦州八寨沟绿泉天然饮料有限公司、钦州王冈山钦品有限公司和钦州白海豚饮品有限公司各有一个品种的饮用纯净水被认定不合格。5月9日,面对各路记者的群访,八寨沟绿泉天然饮料有限公司董事长侯志伟正式向市民道歉,但这并不能一下子挽回企业的名誉。
一“水”激起千层浪
清澈冷冽的山泉水从山上缓缓流下,进入八寨沟绿泉天然饮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经过16道工序的净化,不干净的山泉水被排放出去,干净的山泉水则进入灌装环节,灌装完毕的桶(瓶)装水经两次检验合格后,装车销往全市。
今年3月12日,钦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从这里抽取了两种规格的瓶装饮用水和两种规格的桶装饮用水,送往自治区检验机构进行检验。正是在这批抽检的样品中,规格型号为“18.9L/桶”的八寨山泉桶装水,被检测出菌落总数超标。
与八寨山泉一同被检查出问题的,还有王冈山钦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饮用天然泉水(18L/桶铜绿假单胞菌不合格),以及白海豚饮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佳乐饮用纯净水(18.9L/桶菌落总数不合格),5月4日,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检验报告公之于众。
一“水”激起千层浪,检验报告一经公布,群情哗然,在钦州本地网站上,质问和谴责的声音不绝于耳,媒体闻风而动,侯志伟的电话快要被打爆了。
“很多消费者看到新闻立即打电话要求退订,我们的出货量每天都在下降。”侯志伟说。
两家企业先后道歉王冈山泉率先出来道歉,5月6日,该企业发布《致广大消费者的公开信》,表示“心感惭愧”,向广大消费者致以深深的歉意,承诺将全面开展质量安全检查,进行问责和善后,但这并没有打消消费者的质疑。
比王冈山区晚几天,八寨山泉邀请媒体记者和百位市民,来到企业生产车间参观,力证山泉品质合格。谈到事情在网上发酵,侯志伟说:“感谢市民对我们产品的支持和监督,我在此正式向市民道歉,并承诺以后为市民提供更为放心的饮用纯净水。”
至于为什么样品抽检不合格,侯志伟说:“自治区食药局公布18.9升规格桶装水检验不合格,主要是菌落总数超标,当天抽检的四个品种规格,同一批次送检的产品三种合格,一种不合格,此外,同一批次产品复检全部合格。经过分析和检查,主要原因可能出在送检工作不重视,送检样品受到颠簸致水桶渗水 造成污染,经阳光照射造成菌落总数超标。”
侯志伟介绍,为控制产品的菌落总数,在生产水时,他们会通过“臭氧混合塔”过滤细菌,同时,水桶全部经过无人自动消毒,这些都达到了广西先进标准。
截至目前,记者尚未发现白海豚饮品有限公司就产品问题进行解释。
饮用水缘何被“搅浑”
5月11日一大早,作为监管部门的钦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此事进行回应,该局食品生产监管科科长杨桦说,不合格批次的产品,已经在全市进行紧急召回,同时,责令相关企业进行全面整改,经复查合格后重新恢复生产。“从近年来的抽检结果显示,我市饮用纯净水总体质量较好。下一步,我们将加强抽检力度,加强生产企业培训和教育,严格规范企业生产行为。”杨桦说。
然而,企业和监管部门的回应,仍不足以平息这趟“浑水”,不少市民表示暂时不会喝这些有问题的饮用水,网络舆情仍以质疑声为主,企业急需重塑信誉。
杨桦说,这也表明市民对食品安全更加重视,要澄清全部问题还需一些时间。
记者手记
系牢食品安全“纽带”
我们不难理解,任何不合格的产品,消费者都有权拒绝使用,但由食品监管部门和食品生产企业共同编织的安全“纽带”,还应更加牢靠,否则,一个小小的问题,都将导致食品安全环境的“崩塌”。
在这件事中,企业和监管部门的回应都有所滞后,虽然态度诚恳,但错过了第一时间,市民仍不买账,所以,它们应在事件发酵之前,及时处理问题和公布结果,企业配合部门监管,部门严格要求企业,否则等舆论蜂起,已经晚矣。
来源:钦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