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江一夜被大量水葫芦侵袭。
一老人划着小船,从犹如“草原”的江面上经过。
钦州 水葫芦来袭 钦江一夜变“草原” 从灵山漂来,天气闷热 致水葫芦繁殖速度过快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 赵敏 徐薇婷/文 苏华/图 5月17日一大早,钦州市民走到钦江边顿觉无比惊讶:就在一夜之间,原本碧波荡漾的钦江江面,全被密密麻麻的水葫芦覆盖,看上去就像是一大片绿草坪。对于突如其来的水葫芦,钦州市水利、环保部门调查后向记者表示,水葫芦是从灵山陆屋江面上冲下来的,大量滋生不是企业排污所致,而与天气闷热和繁殖速度过快有关
现场
密密麻麻水葫芦 江面变成大“草坪”
5月17日中午,记者沿着江边从钦江一桥一直走到子材大桥,只见整个江面都被密密麻麻的水葫芦覆盖,俨然“铺”了一床厚厚的绿色棉被,一眼望不到边。这些水葫芦顺着流水,往钦江下游方向缓缓流去,一些被堵塞在河道转弯处和桥墩上方,随着阵阵微风吹起,水葫芦不停转悠,在钦江上激起一个个绿色漩涡。
钦江上的这一奇观,引来不少过往路人掏出手机拍照。钦州市何女士说:“今天一大早来到钦江边就看见了,估计是昨晚的大雨将水葫芦冲到了钦江。”黄先生打趣称:“这么密集的水葫芦,在钦州还是头一回出现,估计人站在上面都不会掉下去。”陆先生则说:“趁水葫芦还是活的,有关部门赶紧处理,如果死了就麻烦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钦州市民最担心的是,钦江是北部湾水系的重要河流,哺育着代代钦州人,钦州市现用饮用水水源地之一,就位于青年水闸附近的钦江河段,而水葫芦带有大量的寄生虫,如果大量水葫芦侵占了钦江水源地,那么水质会不会受到污染?
如此之多的水葫芦从哪里来?有市民怀疑是从大寺江顺水漂来,因为前几天看见大寺江也出现密密麻麻的水葫芦,并有人图文并茂发布在当地论坛上,引起网友们议论纷纷。不过,大部分市民还是希望,有关部门及时介入调查,并将真相第一时间公布于众。
部门
水葫芦自然生成 与企业排污无关
密密麻麻的水葫芦突然侵占钦江整个江面,引起了钦州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7日下午2时许,钦州市应急办有关人员向记者表示,此事已交代钦州市水利局和环保局进行处置。
钦州市环保局分管环境监察支队的纪检组长施志灵对记者说,经过现场调查,此前在灵山陆屋江面上就有少许自然生长的水葫芦,近段时间天气闷热,水葫芦繁殖速度快,所以就渐渐多了起来,“不是企业排污造成的。”
“昨天下暴雨,就把大量水葫芦冲到下游来了。”施志灵说,水葫芦死掉后,才会释放出有毒物质,目前水葫芦都是活的,所以对水质不会造成影响。此外,钦江水源口都有围栏,水葫芦被冲到水源口附近后就会被拦住。原来围栏到水源口距离是10米,现在水务公司扩大到20米,所以水葫芦对水源口也不会造成污染。
施志灵还说,水葫芦是自然生成的水生植物,且在江面上,应由水利部门负责处理。钦州市水利局局长龙家魁对记者说,经调查,水葫芦确实是从灵山陆屋江面上流下来的,而且十分密集,他们已安排大量人员正在处理,一方面进行人工打捞,一方面将水葫芦引流到海里。记者随后来到青年水闸水源地附近看见,很多人正在清理打捞水葫芦。
专家
及时打捞是上策 流往大海无影响
广西大学植物科学系马仲辉博士表示,水葫芦是一种繁殖能力极强的植物。大面积的水葫芦会挡住阳光,导致水下植物得不到充足的光照,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破坏水下动物的食物链,导致水生动物死亡。另外,水葫芦具有富集重金属的功能,水葫芦腐烂后,会将重金属重新释放到水中。“这样的危害性很大,因为重金属不溶于水,很难排出人体外,积累在内脏与血液中会危害健康。”
水葫芦的治理方法主要为及时组织船只和人工进行打捞,并对打捞上岸的水葫芦及时进行处理。“打捞上来的水葫芦,可以用百草枯与草甘膦的混合溶液进行侵泡,放置10天至15天之后,可转换成绿肥使用,这样的治理方式较为环保”。据悉,大面积的水葫芦需要及时进行处理,不然任由水葫芦疯长后果不堪设想。
不过,如果水葫芦数量确实太多,清理打捞的成本实在太大,当地政府部门无力承担,那么,让水葫芦流往大海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对大海不会造成什么不良影响。因为水葫芦疯长,主要是水体氮、磷元素过多,给水葫芦的生长创造了环境;水葫芦最后流入大海,失去生长条件就会死亡,而这点水葫芦对于大海来说是微乎其微的。
水葫芦疯长后,会造成河道水体的流动性很差,可能会有一些被堵塞在河道转弯处和桥墩上,有关部门应及时派人清理打捞。不然,久而久之腐烂后就会影响水质,还滋生蚊虫。
来源:广西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