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485|回复: 0

麻竹生“富”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26 10: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郑板桥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可观赏,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建筑搭架材料;竹叶具有净化空气减少噪音改善环境功能,还可以治病和包粽子;竹根能雕刻成艺术品,做成乐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竹笋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美味可口营养丰富,即能减肥又能防止肠癌,可以做成一道道美味佳肴。目前正是竹笋的生长旺季,竹农正在大量挖采,笔者慕名来到石塘镇镇安村,来“探望”这里麻竹生的“富”笋。
    追溯镇安村的麻竹史,据村领导介绍,它是1998年村委从广东清远引进,但因为引资不适,产业结构不当等原因,麻竹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镇安村并没有因此放弃,石塘镇党委、政府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引老板来投资种植生产。慢慢的,所有的努力和汗水赢得了充分的回报,麻竹成了村民致富的“绿色银行”,也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长廊”。
    笔者走进镇安村,远望麻竹林,好似一个个翠绿的大屏障,遮去了夏日的燥热,一阵微风吹过,翠绿的竹叶沙沙作响,似乎是在欢迎笔者的到来。近看麻竹,竹竿粗壮,林底下长满了大小不一的竹笋。笔者赶往“麻竹王”吴建佩的竹林的途中,看到村民络绎不绝地运送剥好的竹笋出去卖,真是一番美好的丰收景象。在吴佩建承包的竹林山顶,他们一家三口在山上忙着收割竹笋,剥皮,装车运回加工。村里的人都叫这个辛勤老实的大哥为“十九哥”,他一边剥竹笋皮一边笑呵呵的说:“我们一家人都在种植麻竹,现在一家三口每天每人砍(笋)1000斤。最高峰时请10个人,每天砍3000斤左右。”说完,他又忙着把剥好皮的竹笋放进袋子,然后把满袋的竹笋放车上,等待装满车就运出去卖。
    “竹场6月份开始收,到现在13万斤左右,还有一批秋笋到国庆收完,大概还有8万斤。”十九哥细心地介绍。他是2011年去到广东清远学种植技术,回到家乡就立即自己尝试种植。一开始种植麻竹60亩,由于镇安的土地、气候比较适宜麻竹生长,而且麻竹易种植、投资少、效益高,当年种植次年就可以收获。今年他又扩大规模。投资种了120亩,使他的竹场达到了180亩。若大的竹林,夏季骄阳似火,“麻竹王”的竹林却生意盎然,挺胸昂首,迎战骄阳。
    十九哥除了种植这一大片的麻竹林外,还有一个竹笋加工厂。笔者接着来到了他的加工厂,工人在麻利地用工具把竹笋切丝,切片。“我们加工厂有6个人,每个人加工1000斤,每天加工6-7千斤。”笋农池福佳满脸开心地说道。目前,灵城、新圩等地客商前来收购笋筒,笋片、笋丝,最高价每斤达到1.5元,平均价格保持1元左右。据了解镇安村种植麻竹达到2000亩,加工厂总共有4个,收购村民种植的竹笋进行加工成笋片、笋丝。
    近年来,石塘镇党委、政府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政策机遇,因地制宜,在全镇范围内大力发展麻竹种植达4000亩,全镇每年可生产竹笋4000余吨。市价每斤1元钱计算,每亩地收成在2000元以上,产值可达800余万元,同时麻竹成竹2000吨,每吨按350元的均价计算,产值可达70余万元,仅麻竹种植这一项就能为全镇增收近870万元。由此麻竹也被当地农民称为“致富竹”、“发财竹”,许多农户种植麻竹发财,建起了钢筋水泥楼房,购置了彩电、摩托车、高裆家具等,提前过上了小康生活。(苏春霏 黄中灿)   
2015825172345129.jpg
笋农在加工厂加工竹笋
2015825172551335.jpg
吴佩建麻竹林中的竹笋

来源:灵山政府网
欢迎来到灵山家园网-www.ai03.c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PP客户端|手机版|免责声明|公司简介|公安备案:45072102000519|灵山家园网 ( 桂ICP备19000664号|45072102000519 )

GMT+8, 2025-2-6 14:35 , Processed in 0.09676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