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597|回复: 0

石塘镇:贫困户创业脱贫路上齐步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15 10: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一批鸡都卖得差不多了,今年又增加了一批!”覃家举高兴地说。贫困户当中有不少人借着农村的天时地利干起了家禽养殖产业,石塘镇俄境村贫困户覃家举就是其中一个。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精准扶贫工作推进的过程中,石塘镇秉承扶贫要扶产业、在创业中扶贫、让贫困户“动起来”的工作理念,带领贫困户走上自力更生的致富路,让扶贫成果真正扎下根,使扶贫攻坚战走上“造血”之路。
  据了解,覃家举家中共有5口人,女儿目前刚刚参加工作,两个儿子正在读书。2016年,他一共养殖了3千多只鸡,主要销往广东、南宁、灵山等地。“有贷款和扶贫产业支助在脱贫路上推了我一把!”覃家举看着活蹦乱跳的小鸡,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原来他利用小额贷款和扶贫产业支助款项,趁着势头好,今年又增养了一批小鸡,扩大了养鸡产业,现总计养殖4千多鸡。为了养好鸡,覃家举常常收看科学养殖节目,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养鸡技术,靠着养鸡产业撑起小家的一片天。
    一般人见到眼镜蛇,第一反应就是退避三舍。然而,石塘镇苏村贫困户刘联济,却正通过养殖眼镜蛇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今年33岁正值壮年的刘联济本来正是担起家庭重担的时候,原本与妻子在玻璃厂务工,家庭平凡幸福,2012年刘联济却不幸患上了股骨头坏死失去了劳动能力,这个四口之家由此戴上了贫困户“帽子”。为了让妻女们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他把眼光放到了蛇的身上。
  “不能东奔西跑也不能干重活,只能想办法在家里做产业。”刘联济这样说,从刘联济口中得知,经过同村好友养蛇户陈庆纲的帮助,2014年他与堂兄合作干起了养蛇产业。由于经验和资金不足,刘联济开始只养了一千多条蛇,经过两年的不停学习和实践,直至2016年,蛇的数量由一千多增至了五千。“还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啊,让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刘联济感激地说。原来2016年利用小额贷款和产业支助,使蛇场各方面的供应都得到了保障,刘联济不仅扩大了养殖规模,还正式成立了顺联蛇场。现在刘联济一家生活逐渐变好,妻女脸上都有了灿烂的笑容。邻里乡亲也纷纷向他咨询养蛇技术,希望像他一样脱贫致富。
  走近石塘镇平历村贫困户刘国规家门,机器轰鸣声席卷而来。这是什么声音?走进去一看,原来是碾米机在轰隆运作中。“为了脱贫,他开起了小型加工厂。”平历村的驻村干部黄炳鑫指着刘国规屋里的碾米机说道。刘国规一家三口人,儿子和妻子均患精神残疾,无法参加劳动,一个家庭只靠他一个人的双手撑起来。“一直等着政府送钱来帮助,还不如靠这钱自己创业!”刘国规说道。为了能摘掉贫困“帽子” 不再返贫,刘国规靠着政府的惠农扶贫政策和自己的努力又发展起了家禽养殖产业。据了解,目前刘国规一共养殖有一百多羽鸭和三头猪。有了碾米加工厂和家禽产业,让这家人日常生活开销和看病就医等开销都有了着落,再也不是坐等帮助了。
  据了解,石塘镇共有420户贫困户,目前有100多户发展起了自主产业。在党和政府的扶助和指导下,贫困户们不再坐等“输血”,而是动起来为自己“造血”,争取创业脱贫齐步走。(灵山县政府网)

欢迎来到灵山家园网-www.ai03.c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PP客户端|手机版|免责声明|公司简介|公安备案:45072102000519|灵山家园网 ( 桂ICP备19000664号|45072102000519 )

GMT+8, 2025-2-4 19:46 , Processed in 0.09113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