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教育观点 于 2017-3-14 10:58 编辑
充满戾气的人克制不住自己的脾气。
前段时间有一则新闻:一位医生连夜手术紧急抢救一个孩子,但孩子因为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宣告死亡。
孩子的父亲气急败坏,认定是医生黑心,没有用尽全力去做手术,二话不说,挥拳头把医生打了一顿。引来警察,警察把父亲带到警局,一审问,真相出来了:原来孩子身上的伤是父亲打出来的。
父亲翻看孩子作业本时,看到一篇文章,文章是一篇情感美文,文笔优雅。父亲看完大发脾气,认定孩子早恋,把孩子痛骂一顿:“老子辛辛苦苦打工,把你辛辛苦苦接过来读书,你不用功学习,还敢谈恋爱?”孩子解释说:“这不是早恋,这是老师发的一篇范文。”
父亲更生气了:“早恋不算,还敢撒谎顶嘴!”骂完不算,抽下皮带就打,还把屋子门反锁。孩子满屋子乱跑,嚎啕大哭,父亲置若罔闻,一一历数自己辛辛苦苦的打工经历,一边打一边说。越说越生气,越生气越打,越打越来劲,打了整整两个小时。
孩子哭声越来越小,皮带上都是血,屋子里也到处是血迹,再看看孩子身上,全是血淋淋的皮带印。父亲醒悟过来,吓怕了,急忙把孩子送到医院,但还是晚了。接着就把医生揍了一顿。
后来,老师得知消息,赶过来,告诉父亲,那篇文章是他们班一个女同学写的,因为写得好,发给班上同学,当做范文学习。父亲闻言站在角落,泪流满面,悔恨不及,不停地扇自己的耳光。
我觉得,他就算是把自己扇死,也不值得同情。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这种人身上的戾气实在是太重了。
记者深入报道发现,这个男人简直暴虐成性,三年前,老婆就是不堪忍受他的暴力而出走,于是,他就把发泄的对象转移到了孩子身上。他曾经在一个超市当过装卸员,因为被怀疑偷东西,一怒之下把主管领导打进了医院,于是被辞退。
透过这个男人的经历会发现,环绕在他身边的始终是两个词,暴力与厄运,因为暴力陷入厄运,又因为厄运而更加迷恋暴力。在我看来,这都是戾气带来的恶果。 其实,在中国社会,充满戾气的人,不在少数,几年前,轰动一时厦门公交纵火案元凶陈水总,就因为摆摊两度被取缔,突觉生活充满绝望,于是背着几瓶汽油把公交车给烧了,造成47人死亡、34人受伤。还有河南驻马店连杀5人血案,无一不是这类人所为。如果深入挖掘,便会发现,暴力并不是这些人某个时刻的行为,暴力是他们生活中的常态,如同那位父亲一样,先打老婆,再打儿子,而对于陈水总,曾经有一家物业公司愿意给他一份工作,并提供不错的薪水和医疗保险,但他却因为争执把小区业主给打了。于是被物业公司辞退,只好去摆糍粑摊。
对于这些人来说,戾气就像三观一样深入骨髓,主宰着他们的行为,让日常的他们看起来总是那么凶神恶煞。戾气太重的人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没有哪怕一点点的克制能力,没有办法克制自己的脾气,发脾气没有办法克制不动手,动手之后没办法克制下手程度。于是,那位父亲一看到文章就怀疑孩子早恋,没有依据地发脾气,脾气一发起来就克制不了,立刻抽打,打起来就刹不住脚,一直到打死,打死之后自己又悔恨不已。
这种人,戾气已经完全压住了人性。他不是在教育孩子,他是在发泄自己。而跟他们相处的人,也被迫提心吊胆,战战兢兢。
当然,也许你身边并没有如此暴虐成性的人,毕竟戾气重到要去报复社会的人,并不多,但你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人:他们上怼天,下怼地,既仇富,又嫌贫,觉得医生都是黑心的,当官的都是贪腐的,做生意都是诈骗的,乞丐都是骗钱的,他们觉得这个社会一切都是黑暗的,他们不会行动,但他们每天说的话都充满抱怨,浑身上下充满着负能量。
你去饭店吃饭,他们跟你说:“别去,到处都是地沟油。”你买了一件挺好的衣服,但价钱不菲,他们跟你说:“肯定是假货,你被骗了。”你偶尔吐槽政府办事效率低,他们说:“当官的没一个好东西,就知道要钱。”你给路边一个乞讨的老太太10块钱,他们说:“这肯定骗人的,这老太太都成精了。”
戾气并不一定带来暴力,因为暴力产生的严重后果会让他们感到害怕,从而有一丝理性。但这些人一定会抱怨,并且他们的抱怨不是一时吐槽,而是时时刻刻在抱怨,看身边每个人都有缺点,并且无限放大缺点,于是嫌弃所有人,痛骂所有事。
他们钟情于一些充斥着极端性语言的花边小道消息,尤其是那些仇富的、痛骂政府的言论更受欢迎。而这些言论往往没什么科学依据,他们只是觉得这种判断能发泄自己心中的戾气,就认为这种言论是正确的。这就是戾气满身之人另外一个重要特征,他们总是愿意把自己置于充满戾气的环境,而大部分的信息制造者为了获取噱头,也迎合他们的需求,所谓“得屌丝者得天下”,你打开新闻头条,出轨、家暴、贪腐、暴力事件满天飞。
如何在这个充满戾气的环境保持内心的通达?也许你会说,我也并不想身处一个充满戾气的环境,但是,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凯鲁亚克说:“在一个极端的社会里,温柔显得极其珍贵。”
俞敏洪说:“机场爆炸、商场砍人、孩子被摔、城管打死人……中国社会充满暴戾气,我们不能简单说都是坏蛋所为,坏蛋确实要被惩罚,但需要思考根子在哪里。”
在我看来,根子就在于:我们缺乏真正深入骨髓的修养,而这种修养,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道德素质,而是指我们的心灵修养。
旅行中国的美国作家何伟说:“中国人似乎极其热爱盲从,他们完全不去推究事件背后的科学依据,只会跟着情绪走。”如果你在碰到事情以及很多信息后,能够做到以下四点的话:
1.基于事实 2.探索事件背后的因果 3.理解他人行为的动机 4.得出客观的评价
你就不会被戾气所控,并且可以发现,你看到的很多新闻,都不一定真实,都是经过添油加醋的,但是,你可以凭借你的眼光推测事情的本源。这些虚假的信息再也无法控制你,而你的内心也会通达无阻,畅快无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