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水小学,每个年级都开设有舞蹈课,图为教师教学生们跳舞。
龙岗中学俯瞰图
华山学校打造“书香校园”特色,图为学生们在小书吧旁阅读。
灵山县第三小学校园环境优美,小桥流水,意趣盎然。
灵城一中全景图
核心提示
教育是民生之本,均衡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核。灵山县是我区人口大县,也是教育大县。目前,该县有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435所、学生20.67万人。多年来,该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全县重大发展战略之一,采取“兜底线、补短板、强基础、提质量、促均衡”的举措,全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让所有适龄孩子上好学、读好书。
2016年12月,灵山县顺利通过自治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目前,该县正在努力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A 学校设施日新月异
灵城镇白水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农村小学,以前的陈旧、破败不再,现在教学楼崭新漂亮,教室布置得很有书香气息,操场运动设施配套完备,还拥有音乐舞蹈室、心理咨询室、美术室等“功能十室”,室室通网络。该校的蝶变,是灵山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质量得到整体提升的一个缩影。
绿树成荫的校园、崭新漂亮的教学大楼、宽敞明亮的多媒体教室……在灵山县,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学校像白水小学一样,成为当地的美丽风景,即便各类设施与城市学校相比也不逊色。
“以前我们学校的平房教室破烂不堪,刮风下雨时全校师生都胆战心惊。”说起灵山县檀圩镇四联小学过去的情况,校长符可林感慨良多。该校如今也是旧貌换新颜。
校园环境的改善是办好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灵山县高度重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近年来先后实施“全面改薄”工程、校舍维修工程,推进农村薄弱学校项目建设。
据统计,从2013年至2017年,灵山县共获得上级下达教育相关项目960个,总投资9.55亿元。新增校舍面积59.96万平方米,拆除危房16.58万平方米,新建学校13所,改扩建学校382所。
在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方面,自2013年以来,灵山共投入2.8亿元,用于中小学图书仪器和信息技术装备“补短板”。目前,该县小学、初中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教学资源班班通”的目标,农村小学教学点完成了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公办中学、完小的多媒体教室配备率达100%。
B 校园文化百花齐放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生命和灵魂,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原动力,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灵山县教育局负责人说,灵山县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鲜明,育人氛围浓厚。
檀圩镇华山学校是一所普通村小,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其独具特色的书香氛围,校园设有多处橱窗书屋、书香阁、开放式小书吧……课余时间,学生们三三两两地在校园各处捧书阅读。该校还固定举行书香文化艺术节以及“读书之星”“书香班级”“读后感征文”评比表彰等活动,逐步形成了浓厚的阅读氛围,也成为该校最具特色的亮点。
近年来,灵山县各中小学校积极发掘本地、本校人文资源,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努力打造“魅力校园”,使该县义务教育逐渐形成“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的发展格局。
在灵山,校园文化可谓百花齐放、各展风姿,书院文化、“竹”文化、“水”文化、“楹联文化”……各具特色,应有尽有。
灵城镇龙武小学等13所学校,被评为2015年钦州市中小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灵山县第二小学等8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典型经验形成的案例被评为广西首批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案例,其经验被结集出版。
灵山的校园文化主要体现在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校风、师风、学风等方面,形成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从而培育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
C 优质师资均衡共享
师资均衡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近年来,灵山县通过实施“引进补充工程”“教师安心工程”“交流互助工程”“培训提高工程”,积极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檀圩镇中心校下辖24所村小和4个教学点。“因为偏远,以前我们这里的村小老师很难招,更难留,现在优质师资有了保障”,该校副校长姚政汉说。檀圩镇各村小通过实施“走教、轮教、支教”等形式,使各校共享优质师资。
近年来,灵山县通过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并建立名校长、名师“工作坊”,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培养了一批教育专家、优秀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2014年至2016年,灵山县连续三年均为全区招聘特岗教师最多的县份。2017年,灵山县重新核定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比首次设岗增加中级岗位1745个、高级岗位171个。
灵山县教育局基础教育股一名负责人介绍说,该县中小学教师每五年完成360个学时的培训,从国培、区培、市培、县培到市级“送培下乡”和“校本研修”,每个老师都有接受培训的机会。
近三年来,通过国培示范“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项目,灵山县共培训教师7853人次,全县的师资力量得到全面提升。2015—2016年度,该县获得教育部“百年树人”继续支持项目,为当时全国25个获得该项目的县之一。该县教师培训成果显著,多个校长荣获“广西基础教育名校长”称号,并入选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进行培训。
D 全纳体系深度普及
近日,灵山县举办2017年中小学生艺术节,该县特殊教育学校带来的精彩舞蹈《无声鼓韵》,深深打动了每一个在场的观众。演员们都是该校的残障学生,他们在无声的世界中感悟音律,演绎了动人的舞蹈。
关注他们的成长,是一种深情的关爱。“单单教一个动作,我们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就比一般学校的教师多很多,但我们每一位老师每一天都在耐心地反复教孩子们。”灵山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梁菲说。
灵山县把特殊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6年该县特殊教育学校顺利通过自治区“特殊教育示范学校”评估验收。全县采取“特教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形式,让每一个残障儿童都能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目前,灵山县7~15周岁“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已达86.70%。
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重点。灵山县通过建立全纳体系、关爱体系、同城待遇等措施,保障残疾儿童、留守儿童、随迁子女、贫困儿童等各类特殊群体的受教育权,保障他们接受良好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在灵山期间,笔者看到,该县中小学以多种关爱方式带给学生温暖。
新圩镇官屯小学建立教师“一帮一”机制,经常开展关爱主题活动,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平南中心校开展了“牵娃团”留守学生结对活动;灵山县第三小学实行留守学生帮扶“三知、三多、三沟通”等等。
目前,灵山全县关爱体系基本形成,共建成寄宿制小学8所、乡村学校少年宫19间、校内“留守儿童之家”430个、校外儿童活动中心示范点和“留守儿童家园”281个。2017年春季学期,该县资助学生约5.27万人,合计资助金额3581.127万元,其中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10181人,资助金额971.5万元,实现教育精准扶贫全覆盖。(广西日报 2017/12/06 0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