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呀,
去看烟墩大鼓表演! 小妹妹和文旅妹一样,陷入了烟墩大鼓的节奏中呢
最近永福广场热闹非凡的“走走英雄路·听听家乡曲”民俗文化表演你看过吗?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提升城市品质工作部署,钦州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结合钦州古城开发开展的民俗文化表演在烟墩大鼓声中再掀高潮。烟墩大鼓,鼓声如雷鸣,声达数里,恢弘的表演阵势,令人叹为观止。鼓声在开鼓之后,从“缓缓缓”逐渐变为“轰轰轰”声,其声如花鼓发出的声音,由硬声递进入高声。当鼓擂打到一定程序之后,其声显得铿锵悦耳,有群鹤独冠之感。当鼓声、锣钹声相伴之后,擂鼓之声仿佛闷雷滚动,振聋发聩。烟烟墩大鼓是钦州市灵山县烟墩镇传承已久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最初的用途是民间驱鬼辟邪和战事兵训,现在烟墩大鼓已演变成灵山人祈福迎春的一项重要活动。快来跟文旅妹一起了解一下烟墩大鼓的前世今生吧。
烟墩大鼓主要分布在广西钦州市灵山县烟墩镇境内,及与烟墩接壤的横县南乡镇部分村庄、灵山县平南镇的六潭、古廖村等。全镇20个村委264个自然村保留大鼓不少于300面,每个自然村均有一面大鼓以上,而石堆村的那一面最大,鼓面直径1.3米,鼓桶高3米。烟墩镇尚有最大的3面大鼓,据其鼓桶上文字记载,是1909年(清宣统元年)制作的,主要藏存于石堆、六凤、长麓三个村上。木料是百年的樟木或楠木,从鼓桶上考究,光滑锃亮,没有半点虫蛀腐蚀,其音质效果上乘。至于从大鼓延身成儿童擂的小鼓,其形状与烟墩大鼓无甚异。只不过是过大年时是大人擂鼓或小孩打鼓罢了。据统计,烟墩大鼓留存比较多的有石堆、三联、六凤、烟墩、妙庄、凤山、那合、佳平、六加、邓塘、大远、茅针、那合、司练、六局、长麓等村庄。
关于烟墩大鼓,有着许多传说,流传比较广的是这两个。 一种传说是流传在烟墩南部石瓯山脚下的石堆、凤山等村,从前有一种野兽叫“年”,其性情十分凶猛残忍,出没时常常吃人,当地为了赶走这种凶猛吃人的野兽,便以击鼓把野兽“年”赶走,并用鞭炮一齐驱赶;又据说因大鼓的声音十分雄壮震撼,击鼓超声波发出的神威驱走甚至杀死各种“害虫”。 另一种传说在烟墩北部邓塘、六局一带,相传古时有一位武将出身的将领,十分爱好打大鼓,每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除夕绷鼓打,打到正月十六日时,其妻子说:“春天已到,人们都开始做田工了,你怎么不开田工呢?总是以打鼓为乐”。后来这位将军便为当朝皇帝后,认为大鼓是一项对人增强体质、交流友谊的体育活动。为了不误农事又能开展娱乐活动,便把打大鼓定在农历十二月三十除夕日至正月十六日止。这位武将皇帝平生十分爱武术,到后来延伸打大鼓,先扎红腰带,打大鼓有旺(皇)气,期间表演民间武术、舞狮子等,以示平安、祈福、辟邪的一种习俗,擂鼓好年瑞景、五谷丰登大概便从此出了。 烟墩地处两广交界南越与西瓯、骆越人之间的分水岭,省与省之间仅隔一条小山脉,所以明末时在烟墩圩岭顶上设了一个燃放狼烟报警的烽火墩台,战事或有重大之事,村与村之间用鼓声互相联络,防止外敌入侵或猛兽袭击,共同保卫家园。再后来战事少,猛兽没了,便演变成为过大年擂大鼓的风俗。发展到现代,打大鼓便成为当地一种过大年或节日喜庆的娱乐活动。一是以纪念先祖的传统而开展擂鼓活动,二是一种体育竞技活动。三是节日喜庆活动。增加节庆浓厚的祝福气氛,20世纪集体年代,还用擂大鼓送公粮到公社,庆祝丰收年。有的村还用打大鼓送青年为祖国当兵服役的热闹场面,在当地擂大鼓是隆重喜庆的活动,是一种吉祥、祝福的好兆头。
怎么样,看完介绍,是不是对烟墩大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呢?明天,文旅妹将会给大家介绍“走走英雄路·听听家乡曲”民俗文化表演的另一种表演艺术,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