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
威望
UID280904
回帖0
主题
积分3735
注册时间2019-6-21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性别保密
|
文笔峰 屹立文焰照灵山
文笔峰在灵山是一处独特的风景,既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又是当地人登高踏青的好去处。于山巅远眺,远处的山脉一重又一重,如龙起伏。由深而浅的黛色,与天相接相融。往北看,是遥相呼应的六峰山;往东看是顺势奔来的鸣珂江。山水相接,河山共鸣,如此壮美的景色,令人对大自然充满敬畏。470多年前,时任廉州知府的张岳与好友翁溥同游文笔山,并写下《与梦山登文笔山》一诗,诗中有“中天挺孤秀,佳气接溟茫。昔人亦奇尚,时节集朋觞”的溢美之词。
△视频来源:航拍灵山
文笔峰位于灵山县新圩镇梁冠山(又名“文笔山”)山顶,距离县城8千米。梁冠山海拔501.5米,山脊层次分明,每一级都有不一样的风景。民间也有对应的风水传说,比如第一级状若猛虎趴地待扑,山前的一脉流水,是“玉带缠腰”;第七、第八级山头像两只翅膀互搭欲飞的天鹅,谓之“公鹅踩水”;第九级山头的巨石又是龙脉所带的“印”。沿山脊一路而上,便可看见矗立在山顶的文笔峰。
文笔峰并不是一座真正的山峰,而是一座古塔,故又称“文笔塔”。古塔呈八角形,由石灰、砂土夯筑而成,底层周长34米,逐级向上渐收成尖顶,现残存19层,共6米多高。文笔塔的塔体实心,内部并无空间,与其他带楼梯带平台可观景的塔不同,它的存在更注重象征意义。据嘉庆版《灵山县志》记载,文笔塔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由劳基张所述等倡建,意在振兴灵山文风,多出人才。
民间传说灵山是一块风水宝地,县城东面的马鞍山是一匹“上京马”,建文笔峰后,好像立起一根柱子,拴住了“上京马”,让灵山人无法进京求取仕途。这显然是民间的姑妄之谈,据《灵山县志》记载,清朝前期,灵山县盗窃、赌博时有发生,为了淳化民风,官府大力兴学,开启民智。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创建西灵书院;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重建文庙;乾隆年间,县府划拨不少学田,兴修建文阁、文明坊楼、学宫等。灵山风气渐变,读书之风蔚成主流。文笔塔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修建,其朝向与文庙正向,所隐含的深意不言而喻。文笔峰落成后,灵山进士王家宪还为此作诗:“屹立文焰照宫墙,还是梁冠旧笔床。食肉不须投定远,生花应已梦江郎。云连五色知常护,弩发千钧岂比强。从此海天多脱颖,夜阑作作露星芒。”可见文笔峰确有祈愿人才辈出的寓意。
文笔峰作为一个崇文重教的符号,作为一地书香文脉的标志,自古承载着文运昌盛的美意,吸引着一批批文人骚客前来游览,也激励着-代代的灵山人奋发上进。灵山今日深厚的文化根基,定有它的一份独特贡献。
摘自《荔乡灵山》
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