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1058|回复: 0

灵山县石塘镇平历村:探寻古老故事 品味古村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19 10: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灵山县石塘镇平历村以丘陵地貌为主,东西两侧大王岭如龙盘虎卧,其间则分布着大片良田。
       平历村建于1695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从择福而居,安居乐业,建集成圩,到自卫自强,红色斗争,奋进发展;从科举名人,革命战士到名人乡贤;从清代古建筑,百年古树到换颜新舍,印证着这里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村落,也是一座红色记忆厚重的古村落,更是一座耕读传世、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客家传统古村落。
682d1316a989703624921080b619e646.jpg


      漫步在村中青古石板小路,在占地600多亩的明清古建筑中,感受和品味这300年历史的和美记忆——这就是灵山县石塘镇平历村。2023年,平历村被列入中国第六批传统村落名录。
    “我们想把村里的古建筑开发成民宿,深挖建村300年间的故事,与当今消费理念相结合,让文化和旅游相融合,使‘善’文化在市场经济的催化下,再现平历村的辉煌。”平历村“80后”党支部副支书韦昌荣对古村的未来有着新的设想。
      石塘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程益介绍:“该村为了团结各方力量建设平历,还传承了‘求福节’‘还福节’和‘雇工节’等传统特色文化,目前均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名录予以保护传承。”
      最具有特色的是“雇工节”,举办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七。届时,村中之人集中宴请外地前来本村的雇工一起敬拜天地祖先。宴席之余,还特地备下粽子、粉利、鱼肉等物品,让外来者每人都带回一份,以示平历村敬重劳动者及祝愿劳动者“高中”“获利”“年年有余”的祝福。
      如今,虽然外地人来平历村务工人不多,但平历村雇工节依然举办,邀请外来人士座谈,为平历村经济发展出谋献策。如今,平历村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基础设施极大改善,道路全部硬化,篮球场、室内户外健身馆和幸福院、阅览室、老年娱乐室也一应俱全,生活蒸蒸日上。
      行走在平历村中,青砖通道首尾相连,沿途古建筑雕梁画栋、高脊飞檐、斗拱卷棚,曲径回廊、青砖蓝瓦尽收眼底。其中德庆社、平历炮楼、大观书屋是村落内现存完好、最具历史价值的古迹。
      德庆社是1835年叶、韦、刘三姓共同在村中最大的榕树下立“德庆社主牌位”,主牌两旁刻有叶、韦、刘三姓信士鸿名,这是三姓共同造村立业的见证。“德庆社”是怀念追忆先贤、尊宗敬祖的场所,也是三姓族群凝聚力的象征。德庆社古朴庄严,结社以来,传统尊宗祭祖礼仪、喜庆节庆、传统习俗、婚庆嫁娶等所有礼仪活动皆在此社举行,并延续至今近二百年。
       道光年间,灵山匪患盗贼猖獗,三姓齐心合力沿村建筑客家围墙围城,建炮楼,沙泥、石灰、沙石、糯米浆、蜂蜜等材料构建的客家围墙围城无比坚固,长1880米(有数个大水塘间隔,大水塘为天然屏障),高五六米,厚达四十至六十公分,厚实雄伟,四面有枪眼;炮楼九座,互为犄角照应;炮楼各种攻防设施齐全,甚至设有马厩;东南西设三个城门,门楼设枪眼,居高临下,防贼抗敌。这就是平历炮楼,触摸着炮楼的围墙,仍然可以感受到它抵御外敌保护村民的英勇。这不仅是历史的痕迹,更是平历村人齐心协力保护家园保护家人的历史见证。
       大观书屋由平历村乡绅韦圣道建造,并创办成为韦氏私塾义学义教学堂,规定每年从公产田租抽700石米粮奖励和资助后人读书学习,激励后人发奋读书,以知识改变命运,光宗耀祖。韦氏后人代代遵循,此族规一直延续至民国末年。
       平历村文风浓郁,耕读传世,代代有贤良,有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与时俱进的优良传统。
       道光年间,韦圣道在家外见赶考书生韦杰衣着单薄,便起了恻隐之心。不仅留宿韦杰,还相赠200两银子,又担心书生遭劫,还亲自送至南宁地界六塔铺才道别。之后韦杰科举高中,对韦圣道赠银助考感恩不忘,特赠予“兴廉教孝”牌匾,赠语恭称“赠先人韦圣道”,将平历村人的善良品性作了最深厚的鉴定。获韦杰赠匾后,平历村人继续重视教育蔚然成风。
        石塘镇党委书记李明说:“如今平历村仍铭记大观书房‘德建名立’‘门有书生’佳联之励。在村子发展中立下的‘尚德传千古,忠孝启后人’‘万慈善为首,百善孝为先’‘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等祖训家规,不断为后人世代所遵循,自清朝以来共走出多名九品以上官员和大量商贾。”
        源于平历村人包容兼蓄、敦孝悌、睦乡邻、明礼让、务本业的乡风乡情,南来北往的商贩来往密切,道光年间平历村逐渐成圩,为各类物资及交换和集散提供了重要的场所。
        平历村原村支书韦桂广介绍,平历村圩已有150年时间,期间商铺林立,油行、布行、钱庄、铁铺应有尽有。如今虽然各类商品不断丰富,人们购物的习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村中仍坚持三日一圩,买货的、卖货的源源不断从四面八方涌来,颇有历史上的繁荣味道。

图文来源:钦州日报

欢迎来到灵山家园网-www.ai03.c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PP客户端|手机版|免责声明|公司简介|公安备案:45072102000519|灵山家园网 ( 桂ICP备19000664号|45072102000519 )

GMT+8, 2024-11-25 01:45 , Processed in 0.126897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