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7848|回复: 0

25代手艺人:让千年烟墩大鼓越擂越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19 14: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8320327145bb0d489fc944f3f479ab5.jpg
施绍汉在擂鼓(8月15日摄)。
      “我八九岁开始跟着爷爷学鼓,40多年来制作了大大小小的鼓2000多面。如今,几个孙子也在放假时跟着学做鼓。我相信,烟墩大鼓的制作技艺一定会一代代传下去的。”广西灵山县烟墩镇六加村委沙塘村村民施绍汉说。
      1964年出生的施绍汉是家里第25代烟墩大鼓手艺人,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据他介绍,烟墩大鼓历来都是纯手工制作,做一面2.5米高的大鼓需25天左右。
烟墩大鼓脱胎于广西古代铜鼓,是灵山县烟墩镇一带独特而古老的传统艺术。当地的壮族、汉族先民以鼓作为驱赶猛兽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演变至明后期,打鼓逐渐成为一种庆丰收、贺瑞年的娱乐活动,流传至今,成为极具特色的地方民俗。
      传统的烟墩大鼓鼓面直径1.3至1.8米,鼓高2至3米,鼓重200—350公斤,大鼓鼓身用樟木、楠木或松树挖空树心,蒙上本地上好的牛皮,整个鼓体无一颗铁钉,大鼓的音质、音高、音准等全凭匠师个人经验进行调试。经过一代代制鼓人的探索和积累,烟墩大鼓工艺不断改进创新,形成了不同规格、不同品种的系列产品,无论是在外观还是在音色上都独具特色。
近年来,根据市场需求,施绍汉又摸索自创了10多种不同类型的烟墩大鼓,最小的鼓仅50厘米高。
      “除了烟墩镇一带的乡村,烟墩大鼓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我也经常去一些学校展示烟墩大鼓。将来,烟墩大鼓一定会被更多的人认识和接受!一定会越擂越响!”施绍汉坚定地对记者说。
烟墩大鼓2008年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每逢传统节日以及重大喜庆活动,当地民众都会擂鼓相庆。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11d1b5d9a1eef9f3d81032d2f53ba34d.jpg
施绍汉在擂鼓(8月15日摄)。

19201b03fca10a5d90fa70603aee92a1.jpg
施绍汉在给木头去皮,准备制作烟墩大鼓(8月15日摄)。

3fbc735c74efd5eae880ae712e69640e.jpg
施绍汉在锯木头,准备制作烟墩大鼓(8月15日摄)。

5c4cd0e9f1f0270fb234c1a7ddfc697a.jpg
施绍汉在打磨木头,制作烟墩大鼓(8月15日摄)。

05b3c79974a23372ab4dfc990756c9ec.jpg
施绍汉在查看晾晒的牛皮,准备制作烟墩大鼓(8月15日摄)。

8fc7922a4e55c1c06b54b9f57d2993b7.jpg
施绍汉指导孙子给烟墩大鼓绑钢丝绳,完成烟墩大鼓制作(8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来源:新华网





欢迎来到灵山家园网-www.ai03.c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PP客户端|手机版|免责声明|公司简介|公安备案:45072102000519|灵山家园网 ( 桂ICP备19000664号|45072102000519 )

GMT+8, 2025-1-15 16:49 , Processed in 0.080998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