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工程平陆运河是一条什么样的河?有人说,它是一条历史之河、文化之河;也有人说,它是一条民俗之河、风物之河。厚重的文化底蕴、丰富的自然景观、素朴的乡土人情,赋予平陆运河别样的人文气质。
广西云-广西日报推出“平陆运河风物志”系列报道,让您在品读中,邂逅一方古迹、寻味一道美食、感悟一种心境、捕捉一段流光,了解平陆运河的前世今生,触摸强劲的时代脉动。
灵山县陆屋镇老街,一片居民住宅中,藏着一处会馆,硬山搁檩、青砖灰瓦,经历了280年的风雨,风韵犹在。
这曾是繁华一时的广府会馆。
推开斑驳的大门,三进两天井的小院,格外安静,甚至有些寂寥。嵌在墙上的碑刻,已漫漶不清,剥漆的梁柱、褪色的壁画,透着岁月的久远。
这座始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的建筑,见证了一座小镇的兴衰变迁、一群人的闯荡奋斗。
李业华在介绍广府会馆的历史。记者 周军 摄
所谓广府,多指明清及民国时期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等地区。据民国时钦县县志记载:“钦自清同光间到民初,广府各属客,来钦经商者众。”
陆屋镇位于钦江和旧州江的交汇处,北,可达南宁乃至云贵;南,可顺流出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大批外地人到此经商、落户。除了广府会馆,陆屋还有一座始建于明末清初的高州会馆,可见当年商旅之盛。
“过去会馆门前是一个四五百平方米的大广场,旁边就是码头,往来船只络绎不绝。”75岁的李业华说起记忆中的广府会馆,话语中还夹杂着粤音。
李业华的曾祖父从广东佛山来到陆屋,开了一家名为“南成昌”的商铺,“卖洋纱,卖布,还卖盐。”
从钦州来的洋纱、布匹、盐,从灵山、旧州来的稻谷、木材、矿石等,在陆屋码头卸货后,先堆放在广府会馆前的广场,然后靠肩挑马驮,运送到各家商铺,再销往更远的地方。
沿江的老街上,商贾往来,熙熙攘攘;会馆中,商人们交接洽谈……李业华的讲述,让小镇昔日的热闹景象,鲜活地浮现出来。
古语云:“人生最苦为行商”。旧时,以“叙乡情、联乡谊、通商情”为宗旨的会馆,就成了在外闯荡的广府人遮风蔽雨、抱团取暖的驿站。“广府老乡或生病没钱医治,或因做生意陷入困境,会馆都会出钱出力帮忙。”李业华说。
岁月流转。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钦江水运的衰落,曾经的桨声帆影,逐渐远离了陆屋,昔日的码头也变成了住宅和菜地。当年的广府人,唯有周、李、王、岑、邹、刘等姓氏20余户人家扎下根来,守护着广府会馆,融入了这片土地。
而今,世纪工程——平陆运河,让陆屋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就是在这里,运河水将汇入钦江,流向大海。
广府会馆,正好处于老码头和新运河之间。会馆后方不远处,就是平陆运河工地。放眼望去,巨大的河道雏形已现,并随着工程的快速推进,向着远方不断延伸。
平陆运河的建设,让陆屋成为一片热土。
灵山县积极推动平陆运河(灵山段)经济带开发建设,打造近悦远来的投资环境。陆屋的发展机遇,可谓千载难逢。陆屋镇副镇长黄绍朗告诉记者,“陆屋机电产业小镇”是全国特色小镇,也是陆屋临港产业园区的一部分。
“目前陆屋临港产业园区有入驻企业23家,平陆运河建设以来新签约项目5个,吸引超过10家国企、央企、500强企业到园区进行意向考察,园区旁边还规划建设陆屋港。”灵山县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翁运参介绍说。
时光悠悠,新的篇章已然开启。
广府会馆,就像一个奇妙的交汇点,联结过去和未来。
平陆运河通航后,数千吨的巨轮,将运载着天南海北的货物,络绎不绝驶向远方。曾经阅尽千帆的广府会馆,又将见证新的历史……
报纸版面截图。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