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冬季至今年春季以来,灵山县持续干旱少雨,旱情呈现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灾情形势严峻的特点,导致农业生产用水严重短缺。为有效应对当前水稻等粮食作物旱情影响,灵山县农业农村部门迅速行动,将抗旱减灾工作列为农业生产头等要务,全面部署春耕保灌攻坚行动。
精准部署,织密抗旱“责任网”
2月下旬,县农业农村局组建粮食生产工作专班,抽调12名农技专家组建4个技术指导组,“分片包镇”常态化深入各镇(街道)和生产一线服务指导,全面掌握旱情分布、农作物受灾情况以及农民的用水需求。农业、应急、水利、气象部门建立旱情日调度机制,通过气象云图与田间监测点数据叠加分析,精准研判墒情变化。在平南镇驾马村,工作专班发现部分农田因缺水无法翻耕,便立即协调相关部门调配资源,为当地调配了4台抽水机,解决了农民的燃眉之急。村民劳远海感慨地说:“以前遇到这种干旱,只能干着急,现在政府这么重视,还给我们送来了抽水机,这下春耕有盼头了!”
灵山县平南镇驾马村群众正在安装抽水机抽水
多管齐下,打响抗旱“攻坚战”
科技助力,精准灌溉。发布《灵山县当前水稻等粮食作物抗旱栽培管理指导意见》,积极推广“旱育秧、旱直播+节水灌溉”模式,实现亩均节水30%以上。实施“抗旱装备升级行动”,全县累计投入抗旱资金300多万元,调动抽水补水设备6000多台(套),累计抽水补水350万吨,灌溉农田12万多亩。在抗旱工作中,科技手段既“接地气”,如采用地膜覆盖、保水剂施用等实用技术;又“上云端”,如利用无人机进行作业。在百年荔枝核心示范区,无人机腾空而起实施喷淋作业。“10分钟完成10亩作业,湿度上来了,坐果率也高了!”果农谢升龙说。同时,无人机在水稻生产中也有广泛应用,全县累计投入无人机800余架次,服务水稻生产20多万亩次。
多条水管正在接水进田
农户正在等待抽水耙田
人工增雨,巧借天时。为缓解旱情,灵山县气象部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在灵东水库,气象部门经过连续几天的监测,发现云层条件逐渐成熟,立即组织人员开展人工增雨作业。随着一声令下,一枚枚增雨火箭弹冲向云霄,不久后,天空便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这场及时雨让干涸的土地重新焕发了生机。据了解,2025年以来,灵山县共开展人工增雨作业12次,累计增加降雨量41.7毫米,有效缓解了部分地区的旱情。
水库放水,解渴农田。在佛子、新圩、檀圩、三海、灵城等镇,由于连续干旱,农田灌溉用水面临严重短缺。县农业农村局主动协调灵东水库开闸放水,派出30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协助农民抽水抗旱,确保水流均匀覆盖沿线5个镇30个村早稻田。清澈的水流顺着渠道流入农田,滋润着干渴的土地。新圩镇官屯村村民梁克乔表示:“灵东水库的水就像及时雨,让我们的庄稼有了活路。”
灵山县农业农村局粮油生产工作专班指导组人员到新圩镇官屯村指导群众安装抽水机抽水抗旱
灵山县新圩镇官屯村2台抽水机同时抽水抗旱
干群齐心,共绘丰收“新画卷”
在抗旱保春耕的战斗中,灵山县的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各级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并肩作战,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
灵山县旧州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李嘉建正在指导农民抽水淋新植蔗
灵山县旧州镇种植户正在抽水淋甘蔗
在伯劳镇六槛村,县农业农村局粮油生产工作专班第四指导组人员现场指导群众抽水抗旱,他们帮助农民维修水利设施、安装抽水机,还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灵山县农业农村局第四指导组组长林翠鸿说:“作为一名农业干部,我们有责任帮助农民度过难关。看到农民们脸上露出笑容,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灵山县农业农村局粮油生产工作专班指导组人员到伯劳镇六槛村指导群众抽水抗旱
农民们也没有坐等靠要,他们积极自救,利用各种水源进行灌溉。在新圩镇官屯村,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清理沟渠、疏通河道,将有限的水资源引到农田里。村民们还互相帮助,有的村民家的农田离水源较近,就主动帮助其他村民抽水灌溉。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让灵山县的抗旱保春耕工作充满了温暖和力量。
灵山县烟墩镇干部群众正在用机械抽水抗旱
灵山县平山镇抽水保禾苗
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灵山县的抗旱保春耕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2.29万亩,同比增加0.52万亩,其中早稻栽插面积34.06万亩,完成任务的100.12%。虽然旱情仍在持续,但灵山县的干部群众有信心、有决心战胜困难,确保今年粮食丰收,共同绘就一幅乡村全面振兴的壮美画卷。(黄尚安 何姣)
来源:灵山农业农村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