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962|回复: 0

我市探索多样化土地流转模式“流”出效益“转”出财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9 19: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市探索多样化土地流转模式“流”出效益“转”出财富


    本报讯 (记者 杨青 通讯员杨永期 刘燕燕)人勤春早。2月25日,记者来到钦南区康熙岭镇西围村,几百亩稻田告别以往因无水而早造歇耕的历史,许多农民在辛勤耕种。农民洪家爱说:“去年,我们全村加入钦南区年丰水稻合作社后,抗旱强种,早晚两造种水稻获得丰收。今年,我们希望再度与合作社合作。”
    这是年丰水稻合作社活用“要素模式”的魅力所在——农民出土地、出劳力,合作社出农资、出机械等生产要素进行合作经营。收成后,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加工销售,扣除成本后,利润四六分红,60%分给社员,40%归合作社。
市农业局经管站站长吴再强介绍:“近年,我市在土地流转搞活农村经济工作中,告别昔日单一的土地租赁模式,探索了以要素合作、定向包销、土地入股、土地租赁、无偿供地、农机代耕为主的钦州模式,成效显著。”
    与年丰水稻合作社不同,灵山县“龙三钱”公司董事长王海锋选择“定向包销”模式,在家乡佛子镇组织龙渊香糯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签订生产购销合同,向种粮农民无偿提供种子和全程技术指导实现定向生产,统一收购加工、统一品牌包装销售。去年,农民王裕民种香糯20亩,总产量3500公斤,年收入42000元。
    而钦北区科盛蔬菜专业合作社则是“土地入股”模式的典范:采取农民土地入股方式,开展“鸭(牛)—蔬—沼”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走环保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去年,该合作社收益112万元,每亩分红1056元,成员亩收益比租赁亩收益增收556元。“无偿供地模式”也是没有种植意愿的农户的另一选择,将耕地无偿提供给关系较好的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发展生产。而“代育秧、代耕田、代插秧、代防治、代收割、代加工”的全程机械化代耕服务,在“农机代耕”模式中享受到,深受种粮大户青睐。灵山县那隆信诚农机专业合作社,每年积极为农户提供机耕、机插和机收水稻面积2500多亩,被评为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
    截至2014年底,全市累计土地流转面积39万亩,占全市承包耕地面积的23 %。其中2014年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4575亩,农村承包地流转面积累计38.66万亩,占农村承包地的21.9%。
    土地流转了,农村经济搞活了,农民钱袋子鼓起来。浦北县乐民镇乐民、蒙竹、平佳等村委,1000多户农户流转了1900亩的耕地给8户能人种植连片果蔗,每年租金可达228万元;该果蔗基地的农用工以土地流转户的劳动力为主,务工总收入达266万元。
    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禁锢中抽身,大批土地流转后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有了更多发展选择。去年,我市常年外出务工人数达74万多人。而钦北区大垌镇充分利用钦北附城非公经济带的有利条件,先后规划建设石吉、大井、大垌三个工业集中区,重点建设制药、木器加工等九个产业,吸纳进城务工农民,助推城镇化建设。
来源:钦州日报


欢迎来到灵山家园网-www.ai03.c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PP客户端|手机版|免责声明|公司简介|公安备案:45072102000519|灵山家园网 ( 桂ICP备19000664号|45072102000519 )

GMT+8, 2025-2-6 21:14 , Processed in 0.10705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