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都是知书 于 2015-4-8 15:11 编辑
芽尖上的梦想
——访灵山县那隆镇灵二村
韦耕洲 梁海容
有特色的东西,才能吸引人,才有生命力。
我市众多生态乡村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着力发展具有自身优势的特色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本版从今日起开辟“特色经济·百村千里巡”栏目,欢迎广大通讯员踊跃投稿,让“花木村”、“工业村”、“水果村”、“劳务输出村”、“种养村”等品牌日益响亮。
3月31日清晨,天气爽朗,走进灵山县那隆镇灵二村,一栋贴有黄色瓷砖的楼房吸引了我们。这栋楼在2002年建好,一共三层,每层160平方米,每层都装有空调。听村支书骆葵光介绍,村里80%的人都拥有这样的“小别墅”。“以前很穷,自90年代起,大伙种起果苗,没想到很畅销,再加上全村人很齐心,你今天帮我种一棵,我明天帮你拉一车。就这样,到了90年代末,大伙的楼房就风风火火建起来了。”60岁的张洁香说道。
登上他家楼顶放眼望去,灵二村屋前屋后都是果树和果苗园。听村支书骆葵光说,从80年代末,村里走出第一个大学生后,相继到现在,一共“跳”出了35个大学生。
果苗是我们心里的孩子
在灵二村,四周环山,走进去,你会感受到满眼都是绿。“荔枝妃子笑10棵,龙眼石硖5棵,桂七芒果10棵······”在村里的士多店门前,村民骆佐祚正在拿着单子清点果苗。客商还拿出了计算器与他再次核对数目。不远处,还有十多个果苗摊点在交易。每天,这里成了村里的果苗交易市场,特别热闹。
在村支书骆葵光的引领下,我们走进了一个果园,看到一位村民在捧着一个柚子发呆。“骆朝流,你对着柚子发什么呆呢!”骆葵光笑道。“你真是老鼠眼小不识货,这不是柚子,是柠檬!”
村民骆朝流的话把我们都惊呆了,仔细闻闻,果真是柠檬的味道,好家伙,足足有好几斤重。“3斤!”骆朝流翘起手指说道。
骆朝流经常到外地考察学习,引进培育优良品种的果苗在自家院子里培育。这3斤重的柠檬,就是他从广东引进的一棵柠檬所结的果。院子里还培育了桑葚,已经结了果,果比一般的桑葚细长。他说,这些桑葚苗和普通的苗不一样,经过嫁接后,所结的果有降血压等养生保健作用,这就是它的卖点。不一会儿,他又拿出三盆无花果说:“这几盆是从广州买的,每盆价值150元,已经培育了3年。”这个巴掌大的后院,成了骆朝流繁育优良苗木的基地。对于培育果苗,他是乐在其中。“其实,我们的生活早已离不开这些果苗,就像养一群孩子一样,开门是果苗,关门还是果苗,全村大大小小900多亩果苗园,要想灵二村走出去,只有不断培育优良品种。”骆朝流意味深长地说道。
致富路上开出文明之花
陈志洋家里种有4亩果苗,在村里是培育果苗的大户,夫妻俩哪也不去,就在家里精心呵护果苗。前几天果苗商订货,陈志洋夫妻俩乐此不疲,但也为人手不足而伤脑筋,家里的娃还小,挖苗根本搭不上手,只能搬小果苗子。
还好,邻居陈志远看到这夫妻俩在园子里大动果苗,就知道货订得不少,二话不说,就操家伙进园子里乐呵呵地帮忙。隔壁家黄志光见状,责怪道:“老陈,娃的任务是读好书,你叫他来这里做什么,去,赶紧赶回家看书去!有啥事叫我们这些土包子做就好了。”黄志光戴上草帽,提着铁锹也来“助阵”。
陈志远说:“平时老陈家帮了我们不少忙,他家有车子,每次都帮我们拉果苗出去卖。这么多年了,他也没主动叫我们帮忙。不过,他们俩每次行动都被我们发现。”
这种邻近果园子的情缘,在村子里并不少见,也不知道是从何时开始,他们都默认了这种团队合作,孤军奋战始终摘不掉那顶“穷帽子”,也从中深深体会到“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的快乐。虽然他们不是亲兄弟,但是,看上去更胜似亲手足。
大学梦就在芽尖上“行!好!开始左转······”在村里,村民黄淀仕在小车里一边听教练教导,一边小心翼翼地转动车的方向盘。在屋檐下,还有10来个年轻人在观摩。
黄淀仕是个帅小伙子,24岁,大专毕业,之前在钦州市当过巡警,现在回来打算学了车,跟这几个伙伴干果苗的事业。在一旁观摩的年轻人也都是有着共同的梦想。他说,我们从小都是在果园子里一起捉迷藏长大的,读完书出来,希望也能一起在果园里挖金。
村主任黄殿福说:“年轻人有干劲,目光看得远,我相信,果园有了他们,果苗子在护理上会更科学化。”
80年代末,村民骆佐祺是首个走出去的大学生,现在是一名优秀中学教师,而他的儿子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90年代初,村民黄殿樑,考上了武汉政法大学,现在在防城市机关单位工作。二队有个在柳州工学院当教授,七队出了一个博士······
村主任黄殿福掐着手指如数家珍似的点出村里上大学的人,“去年上大学的就有4人,一个去了玉林师院,一个去了河北,具体哪个学校,不太记得了。”
以前饿了只想着如何填饱肚子,现在生活好了,都梦想着下一代能上好大学,其实,他们知道,种下果苗的那一天起,大学梦就在芽尖上,只是还需要一点点时间罢了。
当我们正要离开村子时,一群孩子在篮球场上分别拿着篮球玩“斗牛”,可以用机智、果敢来形容他们。
来源:钦州日报
灵二村果园式“小别墅” 韦耕洲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