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发聚集在村中打鼓闹新春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记者 农芝 文/图 核心提示 喜事多、红包“炸弹”多,是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给不少人留下的印象。但在钦州市灵山县聚龙山村,却流行这样一种风气:结婚宴请不收红包。 春节期间,记者在当地发现,当地村民喜宴一般采用流水席的形式,既不浪费也不搞排场,客人吃完就走,不用给红包。有些村民心里确实想随礼,奉上红包后主人也不当场“拆台”,先收下,过后再将红包原封退回去,但红包上多了几个字“心意已领”。 据了解,结婚宴请不收红包的风气在该村已流行多年。 不收红包 村民办喜宴 节俭又热闹 春节期间,聚龙山村喜气洋洋,邻近村庄的打鼓爱好者和本村的打鼓队共计几百人,齐聚在村中的百年古宅门前空地,同时敲响大鼓闹新春。从正月初二至正月初五,每天如此,喜庆热闹,成为聚龙山村一道独特风景。 聚龙山村有村民300多人,春节期间能聚集这么多人气,源于这个村庄良好的风气。说起村里的良好风气,村民对“办喜宴不收红包”特别推崇。村民李嘉剧告诉记者,推行喜宴不收红包的新风之后,村民之间关系更加融洽。谁家办喜事,村民争相出谋划策,把喜事办得节俭又热闹,人人都肯出力帮忙接待客人,有些村民还自发前来表演节目庆贺,其乐融融。没有了红包压力和金钱攀比,宾客笑容真诚,祝福真心。 “以前给红包,给多了怕收不回本,有些舍不得;给少了又怕别人笑话。”村民们打趣地说,“现在都不用给红包,也就不用去算计和掂量那么多,只管开开心心去喝喜酒,真心实意送祝福就行。” 祝福真心 村民赴宴 重亲情无压力 到聚龙山村喝喜酒,不管是富亲戚还是穷亲戚,都一样,不用给红包,一起落座,把酒言欢,共叙亲情。 村民李嘉龙上个月刚回村办了结婚喜宴,前来赴宴的本村人和外来宾客络绎不绝,流水席办了几十桌。因为村民出工出力,省去很多人工费用,加上村民出谋划策行节俭之风,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开销,喜宴花费一两万元,就能让宾客吃好喝好,且人人笑容真诚,祝福真心,李嘉龙觉得很值得。 别村的人来喝喜酒给红包吗?李嘉龙说,有些外村的人来喝喜酒,不给红包觉得不好意思,且一定要他们收下,他们尊重对方的习俗,当场收下了,过后再退回去,并在红包上写上“心意已领”几个字。亲朋好友都能到村里来现场送上祝福,他心里已经很感激。看着亲戚朋友都没有因为红包的问题而感到压力,他心里很舒坦。 不觉吃亏 到别村赴宴 红包照给 聚龙山村村民去别村赴喜宴给红包吗?村民李嘉鹍对记者说,不收红包是本村的新风气,值得推崇,但别村收红包的习俗也要尊重。他们去别村喝喜酒照给红包。 “给红包也不觉得吃亏,但在本村喝喜酒和去别村喝喜酒,心情完全不一样。”李嘉鹍说,在本村喝喜酒心情轻松舒畅。去别村喝喜酒心情就很复杂,得按当地的习俗来给红包,但红包给多少得讲究,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同学关系、好友关系、老表、堂兄弟,等等,不同的关系“标准”都不一样。如果给的比别人多就会给别人造成压力;给的少又觉得情义不够。虽说“礼多人不怪”,但弄不好就助长攀比之风。李嘉鹍还是觉得本村的风气好。 今年55岁的聚龙山村村民李以全说,村里办喜宴不收红包的风气已流行好多年,通过这样无压力的喜宴活动,可以加强村民的协同互助,增进彼此的感情和交流。尽管他们极力推崇这种风气,但去别的村喝喜酒还得给红包,入乡随俗嘛,手头宽裕的话就多给点,经济拮据的就少给点,给多给少都觉得心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