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隆…..隆……”鼓声宛如一声声巨雷从制作棚里穿出来,这里不是擂鼓比赛,而是烟墩大鼓传承人施绍汉在调试大鼓!制作棚里,堆满了各种工具、牛皮、钢丝绳及鼓身,30左右只大鼓正在等待施绍汉安装和调式!
施绍汉,烟墩镇六加村委人,一个老老实实的农民,一生钟爱大鼓的鼓师,见我们走来,便放下手中的活唠起烟墩大鼓的事儿!
比赛归来豪情高 提到2月20日举办的钦州市“宁越花园杯”2016年新春烟墩大鼓大赛, 施绍汉便竖起大拇指自豪地说:“烟墩大鼓作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许多市民的观看,这是广大市民对烟墩大鼓的认可,必定会鼓舞更多的年轻鼓师投入到学习大鼓艺术和传承的行列中来!这是我们鼓师非常自豪的事情!” 回到家里,施绍汉便立马投入到大鼓的保养和制作当中,“除了农忙时节,他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大鼓的制作和调试中,52岁了,还像孩子一样,天天围着大鼓转,玩弄大鼓!”妻子卢强英喃喃自语地说。
慷慨传艺暖人心 烟墩大鼓造型高大粗狂,古朴敦厚,声音洪亮,节奏鲜明,震撼力强,在古代,曾用来驱除野兽、降妖除魔、报告军情、鼓舞士气、祷告平安、庆祝丰收等,大鼓流传已近千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怀着对烟墩大鼓的崇敬和执着,施绍汉从15岁便跟着父辈们学习选鼓、挖鼓、拉鼓、擂鼓等传统鼓艺!凭着对大鼓的崇敬和爱学习的头脑,经过多年的锤炼,施绍汉现在已经是烟墩镇乃至钦州出色的擂鼓和制鼓大师! 由于出色的鼓艺,来家中拜师学艺的人自然不少。“对来学鼓艺的人,你都把自己几十年积攒下来的鼓艺传授出去吗?”笔者问。“既然他们有兴趣来学,我就把所有的鼓艺都传授出去。如果还有‘教好徒弟,饿死师傅’这种观念的话,我们很多很好的民间技艺将会埋没,我们宝贵的文化艺术将得不到传承!”施绍汉激动地说! “我们就是欣赏他的鼓艺和师德才来学习的”!就读于广西艺术学院民俗专业的研究生宋明明说。“我和宋明明正月初六来学习,直到正月十三比赛结束,期间的饮食起居都在他家,施老师不仅倾囊传授鼓艺,还在生活上给予关心,让我们异乡的学子倍感温暖!”甘肃籍的学子陈亚青激动地说。
人到中年志向高 由于施绍汉制作大鼓技艺精湛,来参观学习的人多,家中大鼓的销路自然宽畅,平均每年有100多只大鼓销售出去,其中广西艺术学院博物馆还预定了6只大鼓;其制作的大鼓还获得2015年钦州市优秀旅游商品工业品类二等奖;研发的“五蝠(福)临门,四脚麒麟”作为烟墩大鼓的外观形象,目前已向上级部门申请专利。 “这是宁明花山预定的30多只大鼓,正在调试中;我目前正在寻找材料制作直径2米,高度2.8米的大鼓,这个大鼓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鼓,做好后,准备申请世界吉尼斯纪录!”施绍汉满怀豪情地说。 千年大鼓,铸就梦想!施绍汉的世界大鼓梦将会在这里启航,亦将在这里凯旋!
来源:灵山县电子政务信息中心 作者:李达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