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658|回复: 1

法官手把手教你怎样拿“微信借条”当证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16 16: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7587ef09e7b7782aa64c4aa88bb51f2.jpg

伴随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微信作为沟通交流的工具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度越来越高,通过微信沟通借款事宜非常常见。法律也规定了短信、微信、微博等电子形式数据可作为民事证据,那么微信中关于借款的聊天记录,甚至已经形成了“微信借条”。

e91befad95d2f5569ef12153901a2cec.jpg

债权人和债务人对借款发生争议时,这些聊天记录、“微信借条”在诉讼中怎样作为证据使用?法院将如何认定证据?债权人如何才能使得债权更有保障?近日,南宁市江南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涉及“微信借条”案件,能给我们些许启发。


9d19c7c2ee8350f6fc4cb6836d141dc5.jpg



原告李明因个人手头资金充裕,遂借款给被告张强对外放高利贷,张强获利后再还款给李明。起初李明、张强借款还款都有书面记录,双方各取所需,合作愉快。随着资金往来密集,双方都不愿意每次见面书写借条收条。2015年4月3日,李明将10万元转账给张强,张强则在家中自行书写了一张10万元借条,对借条拍照后通过微信将借条照片传给李明,收到了“微信借条”的李明认为凭据在手,非常放心。没想到过了约定还款时间,张强未还款。李明凭借“微信借条”一纸诉状将张强诉至法院。
庭审中,张强抗辩 “微信借条”书写方、发送方都不是自己,李明遂申请鉴定机构就“微信借条”是否为张强书写进行鉴定,鉴定机构了解情况后表示该“微信借条”并非借条原件,不具备鉴定条件。面对无法鉴定的情形,法院最后根据双方的转账时间、转账金额,外加微信聊天记录、双方交易习惯,采信了李明的主张,将“微信借条”作为定案的依据。
(文中人物为化名)

424af4757a14707ed4913691d31785fe.jpg

如果没有聊天记录、银行转账等证据的佐证,那10万元借款岂不是无法认定了?类似这种通过微信沟通借款的事情在互联网时代会越来越多,作为“微信借条”,在实务中常碰到微信双方主体身份无法判定,微信借条图片并非借条原件无法鉴定等等问题,怎样才能有效化解“微信借条”带来的风险呢?

2c7ae3c8eb29fec022cd576c0702f641.jpg

法官建议

1借款合同中约定双方所用微信号。
合同签订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可以约定特定微信号往来和交流沟通的专用号码,防止纠纷发生后单方否认“号码为其所有”的情况,减少证明成本。


4077799d9245938ce2099c8e914f452a.jpg


2要求借方的微信绑定手机号码。
“微信借条”不易被法院采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出借人无法证明向其借款的聊天对象就是对方。要求借方微信绑定手机号而不仅仅通过微信昵称沟通交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微信借条”主体认定难的问题。

359dce5f47023cd8c4f8a8a3cb815699.jpg

3借助其他手段辅助“微信借条”的真实性。
打电话确认是一种简单方便又快捷的辅助证明方式,注意保留好电话录音,以此避免因遇人不淑在发生纠纷时,陷入举证不足的不利境地。


3c11be52a0fadce64c05f6cdc29ac06d.jpg


4邮寄原始借条是最高保障。
对于借款凭证这种重要的证据,最好保留其原始证据,原始借条是用来证明存在借贷关系的最强有力的凭证。通过邮寄拿到原件可以避免因为不能充分证明“微信借条”的真实性而致使自身合法权益受损。


b36eebdf5f26b51da830233c9758482e.jpg


Tips
当代人在享受社交软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适当预防潜在风险,特别涉及金钱往来时,要提高忧患意识,采取必要防范措施,切实保护好自身合法权益。

作者╱丘理      编辑╱黄昕如(图片来自网络)

广西高院新媒体团队出品
转自转自广西高院

欢迎来到灵山家园网-www.ai03.cn
发表于 2017-1-3 16: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沙    发       。
欢迎来到灵山家园网-www.ai03.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PP客户端|手机版|免责声明|公司简介|公安备案:45072102000519|灵山家园网 ( 桂ICP备19000664号|45072102000519 )

GMT+8, 2025-2-5 05:05 , Processed in 0.11757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