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910|回复: 2

第8批网络谣言!10个典型案例教你保卫人身财产安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 14: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案例一  
闹市街头抢小孩还伤母,谣言引民众恐慌
一则消息出现在许多钦州小伙伴的微信群和朋友圈:“钦州东风市场今天抢小孩没抢走,把孩子母亲捅了一刀,看见这车的注意了,真事,车牌号桂N9K626银白色皮卡,!!!!!赶紧散播!都别带孩子出去瞎转悠了,尤其别让老人自己带孩子出去,太危险了,注意了!!!桂A8E956黑色比亚迪f5,在各学校门口抢小孩!!!110已经证实!!全市通缉!!不求点赞,只求扩散!”这则消息引起了部分市民的不安,还有市民专门上网去发帖询问真假。10月31日,经钦南公安分局查实,这则“抢小孩”的信息纯属谣言。
【警方提醒】
对于此类来路不明的信息,网友要认真识别,传递正能量也要理性和慎重,不然会适得其反。目前,不少人利用网络传播谣言,发布、传播一些没有事实根据或者被歪曲的信息,这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还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因此,当微博、微信传播来某个事件时,网友应先用自己的智慧加以分辨和判断,保持克制和理智,不要急于传播。其最简单的辨别方式就是上网查询传播的信息内容,如果网上已有很多类似消息,那么那一定是假消息。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将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这种违法行为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可能构成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警方提醒广大市民不信谣、不传谣。对于恶意编造、传播谣言,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安定的不发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查处。
案例二  
言论自由不是构陷他人名誉的盾牌
2016年10月,随着艺人乔任梁的离世,关于他的死亡原因网络上掀起了各种版本,有传言称乔任梁生前遭到虐待,乔任梁是因SM窒息导致死亡,乔任梁寿衣与路人穿的是同款花衬衫……乔任梁生前经纪人多次辟谣,微博管理员对部分恶意传播不实谣言的微博账号采取封号处罚,警方微博为此事专门辟谣,希望别在发布不实信息和网络谣言。
【警方提醒】
对于包括明星在内的知名人物提出异议和批评是用户言论自由的范畴,但是任何没有基本事实根据的捕风捉影、莫须有的构陷,以及完全以哗众取宠博取曝光为目的所发布的言论,都会被认定为不实信息和网络谣言,站方会在必要时基于对当事人的保护和维护平台秩序的目的,根据社区规则对有关的言论和账号进行处置。警方提醒大家不要以讹传讹,捕风捉影,用网络暴力随意伤害他人。
案例三
谣传电子眼抓拍车窗“绿标”并罚款
7月份,一则关于钦州电子眼能抓拍车窗未贴“绿标”并罚款的消息在朋友圈和本地各论坛网站热传,引起了网友广泛关注。钦州部分车主收到手机短信提醒,自己的车因为“机动车未取得或使用过期的环保分类标志上路行使”的违法行为,被交警执法设备拍摄,拟罚款200元,记0分。之后,多张手机短信截图在朋友圈里广泛传播。钦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了解到,此消息不属实,交警部门所抓拍的是闯主城区的黄标车和老旧车,而且抓拍的是车牌,并不是未贴绿标图案的车辆。
【警方提醒】
钦州交警部门表示,如果是车辆没有取得环保部门绿标的,目前主要是现场处罚为主,罚款200不扣分;如果是绿标车有绿标没有张贴,在警察检查时能够出示绿标的,目前是不处罚的,但是这样会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困扰,遇警察检查绿标时,双方都费时费力。因此,民警提醒,驾驶人应自觉张贴环保绿标,做个文明驾驶人。
案例四
切莫轻信微信扫一扫就能缴罚款
2016年10月,有不法分子冒充交警贴违停罚单,并通过扫一扫缴交罚款,部分市民不知情将假冒的违停罚单通过网络传播,部分网民信以为真,通过扫一扫后造成财产损失。
【警方提醒】
像这种通过打印账单式的违停处罚单要求扫一扫来缴纳罚款的案件,已经在惠州、深圳等多地出现。警方提醒广大车主,要详细甄别罚单真伪,车主们可以下途径核对:1.罚单名称,是《XXX违法停车告知单》;2.文书内容,文书内容会详细记录发证机关、违法车牌号码、种类及车辆类型;违法时间、地点、违法行为、罚款金额以及处理地点等内容;处罚地址、执勤单位、执勤民警及单位盖章。广大车主朋友们要注意,目前交警并未开通微信扫一扫交罚款的功能,如遇这种情况请详细甄别,并致电交警支队核实情况。
案例五
网传交警抓酒驾有硬性指标纯属谣言
8月份,很多人在朋友圈、微信群都在转发“南宁交警已经到钦州市,车号为桂AK9886警9887警 9303警 9435警 9867警,抓酒驾,涉牌涉证。亲们注意了,重要通知:交警大队明天开始下社区抓骑摩托车无证驾驶,抓住拘留,明天后天大后天晚上八点开始,全区,全市抓酒驾,无证,无牌。市支队带队,电视台跟拍,一直到26号,共计12000个酒驾任务,互相转告!祝大家行车安全,查毒驾,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钦州交警郑重提示大家,这条消息是假的,大家不要相信,请勿再转发。
【警方提醒】
这条消息纯属谣言,交警部门查处酒驾从来没有什么硬性指标,大家不要相信,任性网传虚假信息将负法律责任。这条信息虽然是谣言,但是交警部门将频繁开展酒驾专项治理统一行动,广大司机朋友不要心存侥幸,要时刻牢记酒后不驾车,安全驾驶,平安出行。
案例六  
散布地震谣言扰乱社会秩序遭处罚
6月15日,网民胡某通过其微信将未核实的虚假信息“太原矿务局开发区鑫隆小区发生爆炸”的相关截图和视频转发给富某。在未经核实情况下,富某将该信息直接转发至《太原房天下》网站“太原业主论坛”版块,引起部分网民的恐慌。太原警方迅速进行侦查。经查,该微信内容属谣言信息,山西省太原市公安机关依法对造谣者胡某和富某,处以治安拘留10日的处罚。
【警方提醒】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但有很多民众出于善意提醒朋友、同事的,在主观上没有恶意,这样一般法律上可以不予惩罚,但如果达到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就要给予相应处罚。比如有些人大量转发此类短信,造成部分人群恐慌,社会危害较大。广大网民要理性对待,做到不偏听偏信。对于网传消息大家不要随意转发,可以通过关注一些主流媒体的报道,以及交警部门的官方网站辨别真伪。
案例七   
微信谣传“多人感染病毒死亡”
6月6日,网民崔某在微信群中看到一则消息:“郑州附属医院:昨天凌晨1点48分,28名男女性感染SB250病毒死亡”。崔某自称觉得好玩,随手就将原信息中的“郑州附属医院”改为“长治和平医院”,并将该信息转发到了其他微信群中,引发大量网民关注。经公安机关调查,该内容属谣言信息,山西省长治市公安机关依法对该造谣网民崔某处以治安拘留7日的处罚。
【警方提醒】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不要觉得只是动动手指更改了一个地名而已,不要因为一时的新鲜刺激好玩给社会民众造成恐慌,给自己招来牢狱之灾。
案例八   
微信公众号谣传“晋城多家早餐店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7月17日,李某、王某利用微信公众号传播“晋城多家早餐店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随后相关信息在微信中大量传播。经山西晋城警方调查,该内容属谣言信息。晋城公安机关依法对该造谣网民李某、王某处以治安拘留5日的处罚。
【警方提醒】
像这类新闻消息,一般会通过官方网站或者有权威、正规的新闻发布相关的消息,市民朋友们若看到类似的消息首先要识别真伪,查找有无权威来源,不要随意转发。
案例九  
谣传政策新规受处罚
10月8日,杭州宝嘉房地产公司在项目销售过程中,未经核实即在公司相关微信群中转发“杭州新一轮限购政策10号落地,需交2年杭州本地社保才能满足购房资格”等信息,并造成短时间内大量转发传播。经警方查证,此为造谣信息。杭州住建局对该公司进行了严肃查处,并将其违规行为记入信用档案。警方对涉嫌违法人员采取强制措施,并追究其法律责任。对涉及政策性文件内容,务必查证出处,不要随意编发传播。
9月初,网上流传上海将实行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名下无房亦无贷款记录的购房者,首付最低三成,利率无优惠;名下无房但有过按揭贷款史的,首付最低五成,利率最低1.1倍;名下有一套房再次购买者(对户籍而言),首付7成,利率最多1.1倍(政策无变化);离婚不足一年的购房者,限购及贷款政策按照离婚前的家庭情况处理等等。此消息一出,上海楼市异常火爆,甚至很多夫妻不惜离婚来购买第二套房。上海市住建委对此消息做出紧急回应,称并未研究此类政策。广大市民不要以讹传讹,偏听偏信,应当登陆官方网站查找消息来源,或者关注主流媒体的权威报道。
前段时间,珠海朋友圈都能看到一则“珠海楼市重磅信息”,珠海购房限购从2016年9月1号正式施行,由中央政府国务院对珠海房地产的调控政策,限购后买房难,买房要求多,不是有钱就一定可以买房。限购措施施行后,买房需要提供5年以上社保,家庭单位只能购买2套商品房,小孩结婚成家后才可以购房,使用公积金等。珠海市住建局对此不实消息立即做出辟谣回应,表示目前并未收到任何与限购有关的通知,也尚未研究所谓地限购政策,仍按之前的政策实施。对散布谣言进行恶意炒作以博取市民眼球,以达到宣传为目的的恶意行为将依法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警方提醒】
广大网民对网传信息要时刻保持警惕,小心求证,切莫随意传播,更不能为了“吸粉”、“博眼球”、寻刺激无中生有肆意编撰谣言,传谣造谣一旦造成一定社会影响,必将受到严肃查处,法律绝不姑息。
案例十  
抗震救灾期间,网民无端造谣扰乱防汛抗灾大局
6月21日,蕲春女子陈某用2015年7月18日陕西榆林市子洲县遭遇大暴雨的视频,在其微博发布“蕲春山洪......无数的孩子、村民、猪、牛羊都被冲的不见踪影……”等不实信息,引发不明真相群众恐慌。7月1日,蕲春县公安局依法对陈某进行教育训诫并处以治安罚款500元。
6月25日,武汉网民黄某某在微信群里看到一段地陷塌方视频(后查证为2015年8月广东东莞地铁施工塌方视频),出于好奇好玩的目的,擅自加上“大智路地铁塌方”等内容转发到另一微信群,变成一条指向当地的谣言。29日,武汉警方依法对黄某某处以行政拘留10日。
6月29日,蕲春男子王某向当地某微信群转发“未来两个月内蕲春县、英山县地段将发生7级以上地震,6月23日黄冈已现哈蟆大规模移迁现象……”的谣言信息,被大量阅读、热议和转发,给广大居民、特别是灾区群众造成极大恐慌。6月30日,黄冈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处以王某行政拘留五日。
6月30日,随州市民陈某等8人在网上散布“武汉、仙桃取消的项目跑到随州”等有关“随州建设垃圾焚烧厂”不实信息,被疯狂转发,阅读量达10万余人次,以致有网民在QQ群、微信朋友圈中煽动、组织群众游行示威。据违法行为人到案后交代,其发布谣言信息的目的是为博人眼球。鉴于民警办案过程中违法行为人积极配合调查,主动删除了相关不实信息,并公开表达悔意,当地警方依法对上述8人予以行政拘留。
【警方提醒】
警方再次提醒广大网民朋友,抗灾救灾期间,不要制造和传播谣言,对网络上的各种信息也要仔细甄别、劝告亲友们谨慎转发。一旦因为转发虚假消息、网络谣言而触犯法律,将面临严厉的处罚。同时,告诉身边的人要警惕不法之徒利用互联网编造传播谣言“借难谋财”,提防各类网络诈骗。

欢迎来到灵山家园网-www.ai03.cn
发表于 2016-12-2 17: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带有“紧急”“扩散”之类字样还带N个惊叹号的,99.9%都是这种骗人的东西
欢迎来到灵山家园网-www.ai03.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 18: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谣言止于智者
一般看到这种都是略过
更不会去转发           
欢迎来到灵山家园网-www.ai03.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PP客户端|手机版|免责声明|公司简介|公安备案:45072102000519|灵山家园网 ( 桂ICP备19000664号 )

GMT+8, 2024-6-5 04:26 , Processed in 0.111918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