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
威望
UID18114
回帖0
主题
积分54960
注册时间2012-4-22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性别保密
|
去年10月,邓善能回到家乡灵山县新圩镇蒙塘村成为驻村第一书记,发挥村党支部“火车头”带动作用,积极探索并推行“入股合作开发乡村旅游”模式,以乡村旅游扶贫为总抓手,把蒙塘村打造为全市脱贫致富示范村。
对症扶贫转变村民思维
刚回到蒙塘村,落后的硬件设施,让邓善能感到了巨大的压力。贫困的根源究竟在哪里?邓善能带着这个问题与村“两委”干部一起,走访村民,从各个方面了解村情民意。
“蒙塘村穷,主要在于全村没有一个支柱产业,村民大多寄希望于年轻人外出打工,从来没有想过在自家门口搞农业经济,觉得种一亩三分地没有什么希望。”邓善能告诉记者,这种观念不改变,扶贫效果不会好。
1月12日,蒙塘村成立了1个村级老年协会, 群众自发捐资2万多元。目前,协会开设有棋牌、羽毛球、乒乓球等,并设有图书室、学习室,安装了电视、音响等,让村里老人老又所乐。村里还组织村民到钦州和南宁参观考察学习水果生产、旧村改造、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观光农业发展,给他们“洗脑”、“充电”。
“老年人都同意了,年轻人没有理由拒绝。”邓善能告诉记者,村中的事老人说了算,当初很多年轻人甚至打算回来创业的老板都有顾虑,看到我们是实实在在为了脱贫致富努力,村里老人也都支持,村里的经济能人也迅速加入发展行列。
找准路子带领群众致富
邓善能来到村里后,编制了《蒙塘村旅游扶贫发展规划》将全村的居住地和田地、山岭全部列入规划,分为ABC三个片区规划,分别布局旅游农庄、观光休闲农业、特色村容村貌改造,现在各个项目进展顺利,村民对蒙塘村的发展充满信心。
在规划中的A区,几台大型机械正在忙碌作业。邓善能告诉记者,A区是根据地势,打造成为垂钓和农家乐为主的休闲娱乐区,以原来村里经济能人成立的公司为主导,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增加群众收入。
“这里原来只有一条田埂路进来,现在可以会车。”支书邓雄宜告诉记者,还有这一片原来是失管的荒山,现在路通了,村委承包出来改造种植水果,没有第一书记规划引领,单靠村民做不出来。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规划中启动较早的B区是生态农业观光区,已经产生了效益,今年接待了数万游客前来观光,农业生态园生产的农产品收益达5万元,生态园里的莲藕藕种,已经被来自浙江的客商订购,立竿见影的效果。
积极推动生态乡村旅游
“在村委党支部‘火车头’的带领下,村民对村里发展生态乡村旅游热情很高。”邓善能告诉记者,3月1日晚合作社启动,村两委当场筹措启动资金5万多元,全村200多户村民加入合作社,通过入股合作方式,带动蒙塘村的特色农业发展,同时解决贫困户可持续脱贫致富问题。
架子搭起来了,如何转变村民的农业耕作方式和提升管理技术水平呢?为了让村民掌握现代农业技术,邓善能请来市、县农业专家给村民授课,会场都被挤满了。
59岁的梁爱华是村里的贫困户,丈夫患病手术基本上干不了粗重活,村委安排梁爱华当村里的保洁员,她丈夫经过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后,合作社又安排在B区的观光休闲农业管理,今年实现脱贫。全村54户贫困户,今年有39户实现脱贫。
邓善能驻村以来,市扶贫办、农业局、水利局以及县组织部、扶贫办、发改局、农业局等30多个单位,目前争取到项目资金860多万元,一批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20多次代表市、县、镇迎接各级检查,2017年元旦,新圩镇蒙塘村扶贫生态农业旅游产业园将正式开园迎客。
|
|